![]() |
孔學君博士和陳穎君,雙君聯手,致力為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希望。 (周菊子攝) |
![]() |
提高自閉症意識研討會的講者及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主辦方提供) |
會議2天的議程,內容非常豐富,哈佛醫學院本科醫學教育副院長David A. Hirsh做開幕致詞後,哈佛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Ann Neumeyer以「自閉症的神話與實證」為題,發表主題演講。她深入探討了自閉症在性別、痛覺、骨質及發燒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實地觀察之間的差異及關連。
![]() |
孔學君(左二)邀屈建平、郝景秀(右二、三)夫婦等人,一起搬送感謝狀給 李建生博士(左三)。(周菊子攝) |
臺灣星奇兒創藝協會4月4日晚在波士頓慈濟劍橋服務站舉辦畫展茶會。(周菊子攝) |
Ann Neumeyer表示,研究學者們現在研究骨質密度,熱反應,社交行為等對自閉症患者的神經訊息傳遞影響,希望找出更多改善自閉症的方法。
![]() |
研討會主辦人孔學君(右)和Walid Yassin送感謝狀給主題演講人 Ann Neumeyer。(周菊子攝) |
![]() |
富蘭克林基金會的郝景秀(左二)、屈建平(左四)夫婦送給陳穎君、孔學君各一條, 以自閉症患者畫作製成的絲巾。(周菊子攝) |
屈建平、郝景秀夫婦說明,他們以自閉症為主題,共拍有4部片,「顏色的細語」是第2部,由於片中提及的ArtLifting座落在波士頓,他們特地選映這部片,希望能幫助更多自閉症藝術家。
臺灣星奇兒創藝協會理事長陳穎君和志工們在慈濟劍橋服務站展畫。(周菊子攝) |
陳穎君等一行8人,藉由上泉混凝土創辦人劉月琴的贊助100萬元,來到波士頓,和慈濟互動,和哈佛交流,分享她創辦星奇兒創藝協會的緣由,以及成果。
![]() |
陳穎君和劉月琴在哈佛研討會上展示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畫作。(周菊子攝) |
陳穎君的星奇兒創藝協會從2015年成立迄今,成績備受矚目,尤其是她的做法,甚至能夠幫助已是成年人的自閉症患者,都有所改善、
![]() |
台灣星奇兒創藝協會董事長陳傳宗、理事長陳穎兒以及劉月琴,孔學君、宋永麒。 (主辦單位提供) |
![]() |
提高自閉症意識研討會晚宴現場。(主辦單位提供) |
註冊會計師徐晉平談”有特殊需要家庭的財務計畫”,麻省總醫院孔建談”給自閉症患者及父母的身心靈整合療法”,來自紐約的行為治療師潘柏談” 基於績效的訪談綜合應急分析可以為有效且具有社會意義的基於技能的治療提供信息”。張瓅允法學博士介紹"自閉症譜系障礙:特殊需要組織及特殊需要信託",
會中另外放映了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學生黃羽婕執導,得獎的微電影”玻璃”,研究生陳文蕊拍攝的”雷蒙的數學與音樂(Raymond’s
math and music)”。
2場實際案例由波士頓的王睿萌,臺灣的陳弈宏,分享他們各自的自閉症狀患者成長經歷。
王睿萌原本重度自閉,如今不但即將碩士畢業,擔任數學老師,還在麻省總醫院研究期間成為眼動指標體系及模型的主要發明人,申請專利,製造成工業化產品。他這天還展示了唱歌、演奏、畫畫才能。
陳弈宏則是自幼發育遲緩,步態不穩,如今不已經在讀特殊教育碩士,還擅長繪畫,能說法語,會打少林拳,甚至還想交女朋友。
患有馬氏症候群,脊柱側彎嚴重,高度近視,有語言障礙的重度自閉症患者陈泓亘,接著也在他父親,星奇兒創藝協會董事長陳傳宗,以及協會理事長陳穎君的陪同下上台,即席創作,展示他的繪畫天份,讓座中出席者感動得難以言喻。
會中,主辦人孔學君特別感謝了出席嘉賓,有豐富經驗與經歷的美國國際教育聯盟共同主席李建生博士,會末她呼籲社會理解、接納,支持自閉症患者,珍惜他們的與眾不同,以包容、關愛之心,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為社會做貢獻,共享美好生活。 (更新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