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波士頓台灣影展工作團隊月前聚會。(TFF of Boston提供) |
(Boston Orange)
![]() |
波士頓台灣影展工作團隊拜會波士頓經文處。左三起,藍凡耘, 經文處處長孫儉元,僑教中心主任潘昭文,許祐湉。 |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BAAFF)原本是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麾下的一項活動,已有多年歷史,直到2008年起甄翠嬿(Susan Chinsen)鍥而不舍經營,才逐漸發展出規模,不但曾請到國際大導演李安做嘉賓,在四,五日間放映十幾部長、短片,還有將近40人的工作團隊。
![]() |
波士頓台灣影展工作人員康麗雪(左排第三)等人開網會討論。 |
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的前任會長藍凡耘、許祐湉,波士頓僑務促進委員康麗雪,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康雅雰,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前會長林致中,以及2020年加入團隊的蔡函庭,Andrew
Lin等人從選片,聯絡導演,邀請嘉賓,找贊助,製作文宣,忙得不可開交。
![]() |
波士頓台灣影展參加活動的導演,工作人員,嘉賓。 |
2020年第二屆,新冠病毒(COVID-19)使得所有現場活動都成為不可能,這批年輕人”變則通”的把影展改為網上舉行,而且索性一展半年,從8月到12月,以「失物招領(Lost
and Found)」為主題,每月1片至3片的共選映了10部影片,從《前世情人的情人》、《三八新娘憨子婿》的家庭關係,《老大人》的長照議題,《出發》的追夢,《滿月酒》的婚姻平權及同志伴侶代理孕母議題,《好久不見德拉奇》和《強尼凱克》的追尋自我、尋根與文化認同,到感恩節間放映的3部短片《游移之身》,《三百萬分之一》,《翻越之後》,都呈現著台灣社會文化的不同面貌。
影展團隊還很費心,每片放映後都辦座談,邀導演、專家分享拍片經驗與感想,與影片議題。
跨入2021,波士頓台灣影展團隊已更有默契,成果報告書上觀眾滿意度都高到近滿分,讓這年輕團隊對新的一年充滿期望,期待有更多義工加入他們的行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