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轉載自CHSNE臉書 |
過去150多年來,華人在波士頓定居,形成社區。舊昆士小學也服務的好幾代移民家庭。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麻州歷史委員會的Betsy
Friedberg,美國公園服務處的Michael Creasey
推動,承辦此事的阮坤慈(Terry
Guen),羅燕玲表示,麻州歷史委員會(The 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Commission)和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New England)從美國國家公園服務處的”未獲充分代表社區基金(Underrepresented
Communities Fund)”那兒得到2萬元補助款,辨識適合列入國家史蹟地名冊的地點,其中建於1848年,具有美國第一所依年紀、級別分班學校這歷史意義的昆士小學舊址,歷史及文化重要性排名,以及建築物原始程度最高。
華埠移民的學齡兒童到昆士小學上學已有135年,直到1983年,昆士小學大樓才由波士頓市政府交給紐英崙中華公所,用作為社區中心。從那以後,紐英倫中華公所就用這大樓作為34個會員團體的總部,也用於為地方上的27個傳統文化藝術,音樂,舞蹈團體,提供場地。
昆士小學舊址是美國東岸的第一座大樓,也是全美第13個誌記華裔移民歷史地點,紐英崙中華公所和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的合作,包括推動對華埠歷史興趣的公聽會,照國家公園服務處要求完成一份正式的華埠歷史淵源研究等。該研究為持續記錄當地歷史提供了參考日期,地點,野味華埠傳統由提供了事實根據,並容許華埠大樓擁有者尋求史蹟表揚,更容易申請列入史蹟名冊。
紐英崙中華公所的一直以來,作為保存華人文化傳統,團結波士頓華人移民社區的領導,也因這獲准列入國家史蹟名冊,獲得表揚。
將近100年前創立的紐英倫中華公所是從北京透過紐約市設立的分支,已做為在地方上,以及全國,代表華埠利益的守門人。在主持社區會議,論壇,舉辦表演,展覽之外,也是華埠活動的主要贊助者,包括中國農曆新年的舞獅,以及中秋節聯歡會。
麻州文化協會波給紐英崙中華公所3萬元來研究,在昆士小學設立一個華人移民傳統的遊客中心的可行性。計畫包括空間,數位媒體,展現華埠移民歷史的傳統步道,以及和鄰近波士頓旅遊路線連接的潛在可能。這研究將考慮保存樓宇歷史特性的改善,為遊客及居民提供更豐富的經驗。
華埠中秋節聯歡會在華埠的益士石街(Essex)和必珠街(Beach)交界的菲利普廣場(Philip)舉行。(資料由羅燕玲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