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出席者提問的連通網際網路(internet)以利做研究的搜集資料時,白春禮簡潔回以“中國有百度“。
昨日,他應哈佛大學名教授丘成桐之邀到訪,在哈佛大學新任國際事務副校長歐立德(Mark C. Elliott)歡迎介紹後,為哈佛大學副校長辦公室,應用數學中心,以及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攜手舉辦的專場演講,暢論中國科學院過去三十年來的發展,成就,以及未來面對的挑戰。
中國持續的改革及開放政策,已為中國釋放出更多的創新活力,也帶動中國積極參加巨型國際科學技術項目。
他說,中國現在正處於轉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新階段,GDP成長已從10%減緩到7%,經濟結構的優化要靠從勞力密集,進展至科技密集,發展服務業;推動經濟轉型要靠投資加出口來帶動消費,在資源,人力等元素上的創新,以及增加私營企業佔有比率等。
鼓勵萬眾創業,全民創新,並以網際網路加行動的計畫,來推動“2025年中國製造“的可能盛況。他以36kr網站數據為例,指出該網站截至2014年八月,已有7243個經過認證的初創公司,976名經認證的投資者,以及19,000宗以上的項目。
為深化科學技術機構改革,創造公平公正環境來鼓勵創新,中科院的40個部門設置了100多項全國級的資助項目,並分成創新種籽基金,研究中心及人才項目,關鍵研發項目,大型科學技術項目,國家科學基金等五類來辦理。
他們也鼓勵,推廣國際合作,強調要全面整合進全球創新網,歡迎國際人才進中國開展企業。
歐立德在會末表示,他曾於1980年代到中國進修,對中國科技環境今昔差異,極有體會。他認為中美合作,必可有更多成就。他也在回應本報提問時表示,要瞭解一個國家,必須做全方位研究,科技發展當然是其中一部分。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將來也會包括中國科技發展研究。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著名數學教授丘成桐(右)邀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左)到訪哈佛大學。(菊子攝)
哈佛大學新任國際事務副校長,仍兼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歐立德(Mark C. Elliott)歡迎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右)。(菊子攝)
昨日有三,四百人趕到會場聽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闡述中國科學發展近況。(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