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與會者在麻省理工學院大門外合影。(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僑委會主辦的「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ICICE9)」昨(19)日在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親臨致詞的隆重中,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生中心召開,包括澳洲,紐西蘭等來自11個國家的280人,將在3日會期中探討「華語文教學與科技結合之方向與省思」。
右起,阮鴻燦,張禮能,鄧津華,信世昌,Bernd Widdig, 黃子安,賴銘琪,馬滌凡等人在主席台上致詞。(周菊子攝) |
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麻省理工學院國際事務主任Bernd Widdig,麻省理工學院亞洲文明教授鄧津華(Emma Teng),麻州眾議員黃子安,劍橋市議員張禮能(Leland Chang),駐波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僑務委員馬滌凡等人為開幕致詞。總統府資政江宜樺與妻子李淑珍應邀到會,坐在觀眾席中以示支持。
曾任師大華語文教學教授的信世昌,昨日簡述“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的誕生,來到美國,從西岸來到東岸,選擇麻省理工學院做合作單位的緣由。他笑稱並不是因為MIT和“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同名,而是因為麻省理工學院在應用網路科技學習,教授上,都在世界上處於領導地位。
總統府資政江宜樺,李淑珍夫婦和協辦會議的新英格蘭 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陳式儀合影。(周菊子攝) |
Bernd Widdig認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確是召開這會議的絕佳地點,因為該校要求所有學生選修一整年的藝術,文化等社會科學課程,中文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項課程,有不下360人選修。他認為MIT是數位學習方面的領導者,首先開創免費開放課程,善於把科技整合進語言及文化學習,校內華裔學生很多等等,是主要原因。他指出,該校學生45%是國際學生,有42%的教授非美國出生,來自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學生約660,其中200人為博士後。他更指出,MIT早從1910年就成立有華人學生會。
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中)說明選在MIT舉行會議的原因。 右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鄧津華,左為Bernd Widdig。(周菊子攝) |
司儀介紹麻省理工學院中文項目負責人廖灝翔(中)。(周菊子攝) |
張禮能表示,要防止當年蘇聯做為強權國家,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就要促進國家,人民之間的互相了解。中文老師們的工作,對促進世界和平,有很大貢獻。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表演客家舞。(周菊子攝) |
昨日在開幕式後,僑委會副委員長信世昌親自主持了第一場專題演講。馬來西亞南方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暨中文系主任蔡治禮以“數碼狂潮中華語文教育的全球新定位”為題,從教育政策,人口遷移,社會結構,經濟勢力,數碼科技這幾方面做探討。他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為例,指出華語文教學面對的挑戰包括國際情勢雖改變,內部環境未好轉,重應輕華殖民心態仍在,數碼狂潮泛濫成災,全球語文面臨危害等等。
「第九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將從6月19日至21日,在麻省理工學院史特拉登學生中心(Stratton
Student Center)舉行。地址為77 Massachusetts Avenue, Cambridge, MA 02139, U.S.A。查詢,可上網http://www.ocac.net/icice201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