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為獲取知識產權,品牌,行銷管道,到海外併購企業,對有著知名高科技公司,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波士頓,都很感興趣,該會有心為此架起橋樑。
網協四日在波士頓華埠旁的畢馬威會計師樓舉辦的這場會議,安排有五名講者,從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談到中國經濟轉型遭遇的機遇,挑戰,以及教育行業市場狀況。
布蘭岱斯(Brandeis)大學國際商學院創辦院長,經濟教授Peter Petri是當天的主講人,論述“中美貿易關係的動態變化”,指出在亞太地區的協商中,有亞洲地區12國家及美國參與,不包括中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有16個亞洲國家參與,但美國不在其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以及整合TPP和RECP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等。
三件大事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到美國亮麗上市,網球國手李娜退休,以及蘇格蘭公投決定不獨立。三次工業革命是農業時代轉進工業時代,到如今的轉進互聯網時代。三大關鍵詞是糾結,轉型升級,關鍵十年。他相信未來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年份,絕不能走美國的發展老路,必須抱持互聯網,跨界,精品這三種思維來因應社會,市場的發展。以行業而論,環保,健康,農業,高端製造業,互聯網,教育等六大領域發展空間最大。
寶潔公司(P&G)麾下美容產品部,吉利(Gillette)公司的行銷主任彭靂琦,當天從移民角度,以及她的親身經歷,侃談“跨越文化,領導全球”。幾乎每個人都聽得很投入。
彭靂琦老家在南昌,曾分別在天津,北津,各住過四年,在廣州十年,丈夫是印度人,婚後曾周遊世界數十個國家,對各地方文化差異,深有體會。2009年她才被寶潔公司調來波士頓的吉利公司,掌管十五億元的全球市場行銷。
由於她本人來自中國,對中美文化,企業人員行事作風的差異,了解很深,為幫助華人打破企業內玻璃天花板,她特地製作了“誰,什麼,為什麼,怎麼”這三WㄧH的參考圖,並分別闡述,中美文化差異讓人在這四方面有如何不同的觀念,以及行為表現。她的講談,促使很多人深思自己平日在工作場所內的處境。
華悅傳媒(Wayou)創辦人朱鴻(Harry Zhu),已上市的北京佳一引航科技公司董事長蘇明洲,當天依序分別講談了“網絡科技創新顛覆中國傳統商業模式”,以及“中國教育培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網協表示, 今後該會將舉辦更多與中國有關的會議,活動。查詢該會詳情,可上網www/necina.org。
圖片說明:
網協幹部與演講,贊助嘉賓合影。(圖由網協提供)
蘇明洲(左)談中國教育。(菊子攝)
網協的這場中國會議,有近百人出席。(菊子攝)
寶潔公司的彭靂琦經歷,講談內容,都令出席者印象深刻。(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