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莉在大約八分鐘的發言中,先向去年參選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未果的李素影致意,表示沒人比她更明白,競選是多難的事,而且競選不一定總是贏。
柯克莉在2010年時代表民主黨,競選愛德華甘迺迪過世空出來的聯邦參議員席位,沒想到在民主黨佔大多數的麻州中,開票結果卻是柯克莉得票率47%,共和黨籍的布朗(Scott Brown)52%,讓許多人大跌眼鏡。
柯克莉說,做到不歧視不同背景,族裔的人,其實還不夠,更要能夠包容,社會才能夠攜手共進。
柯克莉提醒地指出,每個人都應該要敢於發言,敢於指出政府或大企業的錯處,敦促政客,公僕,企業僱主負責任。一旦她當州長,他將和所有的社區,族裔合作,針對各社區的個別狀況,定出處理事務的優先順序,逐一解決問題。
在回答和其他候選人有何分別時,柯克莉表示,在目前的五名民主黨籍,一名共和黨籍候選人中,她有最豐富的解決問題經驗與記錄。
對於改善交通系統的經費何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離開,移民等後期太長,移民也應有權投票等許多問題,柯克莉在贊成移民法應修改,申請過程應更快之外,強調許多議題其實彼此互有關連,要擬定整套辦法的全面因應。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當晚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他指出雙語選票已于2013年到期,待爭取成為永久法案,還說如果選票上有中文名字,他們會更容易把自己那一票投給柯克莉,引得柯克莉在表示會看看能做什麼之後笑說,選票是很好的誘因。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在現場回答問題。(菊子攝)
麻州州長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中)和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委員會主席陳穎玉(右二),副主席李超榮(左二),委員張禮能(左一),Quoc Tran(右一)等人合影。(菊子攝)
麻州州長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右二)和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會董事梅陳月嫦(右起),林秀貞,陳綽敏合影。陳綽敏也是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委員會委員。(菊子攝)
梅大衛(後右二),李素影(左二)當晚都提問。(菊子攝)
李素影問州政府在可負擔住宅上應扮演什麼角色。(菊子攝)
麻州州長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中)和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左),梅陳月嫦(右)合影。(菊子攝)
梅大衛提問。(菊子攝)
華埠僑領陳毓禮(右)在離開前,特地上前和麻州州長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左)握手致意。(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