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龍憶述馬英九2008年為競選總統訪美,到哈佛演講時,以要為女兒取名劍橋,英文名就變成麻州劍橋,來表達他對麻州的喜愛,稱那是馬英九式的幽默。
他也記得在問答時間中,有來自大陸的學生,故意提問,想藉以為難馬英九,沒想到馬英九毫不避諱的坦率、周全回答,讓那名學生滿臉意外,無法挑臖,只能說聲謝謝的坐下。薛龍表示,這種基於人本的交流,也正是馬英九在視訊會議中所表現的坦率。他相信馬英九是中國大陸在台灣能有的最佳溝通對象。
薛龍還提及,曾有中國領導層人士當年留學美國時,受到友好接待,回國升官後,用政府經費招待這批當年對他很好,卻不見是中美交流領域界人士到中國訪問。可見個人關係,對奠定或開展國家關係,很有助益。
張伯賡指出,年前王金平來訪哈佛時,也出現過類似狀況。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學生,對台灣政界人物的印象,都停留在1980年代以前的刻板印象,但是當他們有機會親自見到這些人時,真正的互利交流影響就出來了。
William Grimes指台灣在國際上仍有至少23個國家承認,與其經濟發展奇蹟、經濟發展風格不無關係。台灣的開放,有彈性,願意嚐試新事務,都讓台灣能從工業轉向科技的經濟快速發展,在世界舞台上佔一席地位。但他認為台灣近年的努力推動自由貿易,在各國簽定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都沒什麼實際作用下,對台灣的幫助可能不大。至於台灣是否能引領民主,影響中國,在台灣內部越來越多人經濟上仰賴與中國的來往下,他懷疑台灣能發揮多少作用。反倒是中國的和世界有越來越多接觸,中國領導的出國訪問、旅遊多了,許多領導自己或是子女都出國留學了,他們帶回中國的影響,可能更大。
卓慧菀在會後指出,自由貿易協定不只包括貿易的創造、轉移,還包括服務業、投資等等,範圍越來越廣。如果自由貿易協定沒作用,不會有那麼多國家花那麼多精力、時間來商議協定。
圖片說明:
高蓋茨(K&L)律師樓律師林美音(右起)歡迎William Grimes、張伯賡、經文處處長洪慧珠、薛龍等人。(菊子攝)
William
Grimes提及釣魚台問題。(菊子攝)
「台灣領航前進(Taiwan: Steering
through a Sea of Chang)」研討會現場。(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