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蔭棠的發言更詼諧些。他笑說自己有如星球大戰中的尤達(Yoda),要藉華埠社區聯盟這平台,對華埠社區做貢獻。當年和華埠社區內熱心公眾事務的各機構代表,籌組華埠社區聯盟的第一次會議,還是在泰勒街上,如今已移平為停車場的華埠青年會所在大汽球內開的會。他指出,各組織有各自的使命、任務,對事務看法不盡相同,彼此之間甚至還有競爭,但華埠社區聯盟為各機構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搭起橋粱,彌平歧異,讓激進份子和保守派,仍然能做朋友。
當年就已參與,如今在華埠社區聯盟內仍然活躍,今年再度出任七名執委之一的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魯貝(Babara
Rubel),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華埠青年會發展主任陳魯誠,也從一開始就參與的梅雪嫻、范王柳娥,曾任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的劉仲岳等人也都說了幾句話。
駱理德更直率些,形容華埠社區聯盟有如一個不正常(dysfunctional)的家庭,不但有激進派、保守派的意見對立時刻,更有過害群之馬(blacksheep)。但無論怎麼說,聯盟是華埠各社團的一個共同地方。經由聯盟團結出來的力量,外界開始認可,「這裏」有個華埠社區。至於華埠的未來,就還要看社區組織間如何攜手合作了。
當年參與為華埠社區策劃,製做第一份華埠整體發展計劃的鄭繼良、李燦輝、盧桂齡、陳灼鋆等人;關心華埠發展的中華頤養院董事陳秀英,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江淵聲,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國會眾議員卡普阿諾(Mike
Capuano)的助理張潔茵,中華耆英會副行政主任張昆等許多人,昨日也都出席,表達他們對華埠的持續關切。
昨日,華埠社區聯盟主席廖永誠還送上一份小禮物,歡送已回麻州大學深造社區計劃的協調員梁志生離任。一名華埠社區聯盟執委透露,新年度內,聯盟將調整做法,正在聘請兼職協調員。
華埠社區聯盟昨日介紹的新一屆執委,包括主席廖永誠,副主席曾雪清(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主任),財政伍綺玲(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以及執委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魯貝(Babara Rubel),華人前進會副主任劉衛恒,亞美社區發展中心行政主任陳潔瀅,亞美社區發展中心項目主任吳欣儒。
圖片說明:
鄭繼良(右起)、李秋明、梅雪嫻、駱理德、魯貝、梅大衛、范王柳娥、李美真、陳魯誠、陳卓明、李蔭棠等人,都華埠社區聯盟的資深成員。(菊子攝)
廖永誠(左起)、魯貝、曾雪清、吳欣儒、陳潔瑩、劉衛恒、伍綺玲是新一屆的華埠社區聯盟執委。(菊子攝)
華埠社區聯盟主席廖永誠(右)感謝將離任的梁志生(左),稱許他做了許多事。(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