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音樂會,丁欣和李帆主奏的中西交奏曲目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和陳鋼於1959年創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丁欣來自中國,1999年就加入了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擔任小提琴手,曾經是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及中國室內樂交響樂團團長,也曾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任教。這晚她以著名小提琴製作家Francesco
Ruggieri於1690年在義大利Cremona製作的小提琴演奏,藉輕柔的弦樂顫音,戲曲散板的節奏,以及加弱音器,一一鋪陳出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轉折與淒美。
李帆六歲就開始彈鋼琴,十三歲就開始做專業演奏,1988年曾在上海、西安、成都及北京等地做全國巡迴演出,來美後曾在林肯中心、卡耐基廳(Carnegie
Hall)、波士頓交響樂廳舉辦過演奏會。他這晚挑了柴可夫斯基撰成後,在波士頓首演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做「中西名曲交響音樂會」的結束曲。這首曲氣勢磅礡,輝煌壯麗,有著極強感染力。李帆手指才歇,台下掌聲立刻響起,久久不歇。
李帆最後安可演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十指飛動之快,樂音流轉之順,都讓觀眾陶醉十分。
製作這場音樂會的波士頓炎黃藝術會會長蔣紅表示,該會從1999年成立以來,就以促進中美音樂文化交流為主旨,迄今已在波士頓及紐約等地舉辦了十七場音樂會。當晚的座中觀眾,幾乎華洋各半,很令人欣慰。
圖片說明:
李帆欣慰的應觀眾要求做安可演奏。(菊子攝)
演奏結束後,李帆(左起)、蔣紅、丁欣在後台與觀眾晤談。(菊子攝)
前朗琴音樂學校(Longy School of Music)校長、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Victor Rosenbaum(右)當年不但收李帆(左)為學生,還親自出馬為李帆解決了來美的簽證問題。這晚特地來聽音樂會,並到後台向李帆致賀。(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