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一日晚,張斯麗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和讀者晤談。她指出,這本已於今年(2012)八月出版的新書,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藉1937年到1941年間在中國發生的戰亂,帶出大時代中人們輾轉遷徙,家庭分散,生活不由自主的無奈,也藉租界裏的故事,呈現「洋鬼子」造成的中西文化衝突與激發的火花,藉史實呈現那個軍閥割據,群雄並爭,國民黨與共產黨間你來我往的勾心鬥角那大時代。
張斯麗在講談中提及,雖然鴉片是英國帶進中國的,但日本挾著席捲中國的野心,曾在中的土地上,大肆種植鴉片,荼毒了更多中國人民。她這本書,兼顧了家、國命運。
她透露,她的家族從上海遷往香港時,以為戰亂過去後,就可以回家,幾乎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沒帶,那曉得暫時變成永久,祖母變成家長,全家人都得重新調適,團結,因應全新環境的故事。
張斯麗在書談會後透露,在真實生活中,她那有著一雙金蓮小腳的祖母,深受戰亂打擊,但寫小說的好處,就是作者能自由發揮想像力,可在書中把祖母變成一名勇氣十足,從容面對生活動盪挑戰的女英雄。
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有Vassar學院碩士學位,曾在Bennett
學院及Dutchess社區學院任教的張斯麗說,朋友們聽到她祖母買妾送祖父做生日禮物的故事,都覺得不可思議,早就慫恿她寫。經過這些年搜集資料,校對相關史實日期後,才終於寫成這本長396頁的小說。該書封面背頁中,有幾張中國婦女穿著早年服飾的照片,還是她丈夫桂徵麟提供的家族照片。
今年九月,張斯麗曾應耶魯中國協會之邀,做爐邊講談,波士頓第七號頻到的亞洲焦點主持人Mary
Sit也採訪了她,預定2013年三月播出。
由於「「咱家的姨太太」一書,呈現了許多西方人感到迷人,或從未聽聞的中國舊社會生活情景,包括鴉片煙館、養蠶、綁小腳等,又帶出了戰亂的大時代動盪。張斯麗在朋友們的催促下,已開始著手撰寫「咱家有個姨太太」一書的續集「紅月亮(Red Moon)」。該書的摘要,也已發表於Aspen作者基金會的Skollie雜誌上。
圖片說明:
張斯麗(Amy Kwei)(左起)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舉辦的書談會,有朱翠蓮、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等人出席。(菊子攝)
張斯麗講談新書「咱家的姨太太」。(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