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二, 12月 30, 2014

僑商連鎖加盟創業觀摩團三月起行

僑務委員會「2015年(春季)僑商連鎖加盟創業觀摩團」

一、活動目的:為鼓勵僑胞回國交流商機以連鎖加盟方式創業,並配合「2015年臺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春季展」,邀請有意創業展業及瞭解國內連鎖加盟業現況之海外僑商藉由本活動增進相關專業知能,以期擴大海內外連鎖加盟商機,並利媒合臺灣優質連鎖企業至海外展業。
二、活動時間:201539日(星期一)至313日(星期五),共54夜(39日上午報到、313日下午結業)
三、活動內容:連鎖加盟業專題講座、參訪至少5家績優連鎖企業(含中南部21夜企業參訪)、導覽參觀「2015年臺北國際連鎖加盟大展-春季展」及安排商機洽談會。(詳細內容核錄後另行通知)
四、參加對象:25歲至65歲,通曉中文,且具媒促國內連鎖加盟產業拓展國際市場經驗,或有意於僑居地開創連鎖加盟事業之僑臺商。
五、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5116日止。
有興趣者參加者請和波士頓華僑文教至中心聯絡

劍橋國際教育獲公司雜誌評為教育類成長最快第二名

     
華人在波士頓開設的“美國國際教育(The 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司,今年獲得公司(Inc.)雜誌評選為成長最快五百強公司之一。教育類排名第二。
Inc.公司雜誌舉辦“成長最快公司“評選,已有三十三年。今年的評選標準是以企業2010年至2013年的營收增長百分比來排名。有資格候選的企業必須是在2010年三月三十一日前成立,並且是獨立經營,年營收額至少二百萬美元者。
2009年成立,已陸續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在全美四十州簽有320所合作學校,服務了逾3000名學生,由高建新,林欣偉,周梅攜手創辦的“美國國際教育”公司,在Inc.公司雜誌的評選中,以2010年到2013年,三年內營業額成長高達2,683%,名列成長最快公司的第一百四十二名,在教育類中排名第二,在麻州及波士頓分類中排名第七。
自從“中國崛起”這說法出現後,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興趣濃厚有加,學中文人數大增,而富強以後的中國,對西方興趣更濃厚,尤其是到美國留學的年齡層,從研究生,大學生,一路降到高中生。美國國土安全局的一項學生交換訪問項目統計,也指20052014年間,中國來美進修的高中生人數,增加了60倍,從632人增加到38,089人。
過去這些年間,在中美交流勢頭中走教育這條路線,開辦起盈利或非營利機構者,大都以學生為著眼點,有的為個別學生提供選校諮詢,有的為學生找寄宿家庭,有的組學生團來美國上夏令營。
2009年時,美國之內的第一所專為中國高中學生所辦寄宿學校,“麻州國際學院(The Massachusetts International Academy),也在麻州的馬柏洛夫(Marlborough)市開辦起來。
同年在麻州開辦,目前設址於華森市(Waltham),全球已有員工六百多人,在美國有員工440人的“美國劍橋國際教育(The 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司,走的卻是反向路線。
            “美國劍橋國際教育“董事長高建新和執行董事周梅表示,2009年他們注意到學生求學過程中有很多信息傳遞不暢,失真情況,學校和學生都因此付出巨大精力,甚至損失成本,如何幫助學校和學生匹配,把學校的真實信息提供給學生,和學生的仲介公司,顯然是個很有價值與意義的服務,他們於是決定和美國私立中學合作,為學校建立信息,招生和錄取的實時數據庫,並根據各學校特色,向學生和仲介公司介紹真實的學校信息,招生名額,錄取情況。
            2010年,使用“美國劍橋國際教育”服務的學生們到校入學了,但因為年紀小,離家遠,語言,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狀況出現,他們為了幫助這些年紀還輕的學生學習有成,也幫助學校成功辦理國際項目,達到多元化目標,接下了這些狀況的挑戰,開發出許多新服務項目,包括遴選寄宿家庭(host family),提供個別化學術支持和管理,設置特殊心理輔導團隊,建立危機管控機制等,開始更理想化的以協助學校提供,學生獲得良好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加學校的多元化程度為理想,辦理讓學生,家長,學校三贏的事業。
            高建新指出,公司裏的每一個服務項目,都是在服務客戶過程中遭遇困難,苦思解決辦法而 逐漸擴展出來的。 如今公司更邀得曾任霍普金頓(Hopkinton)學校總監的John Phelan曾任麥菲爾德(Medfield)學校總監的Robert Maguire,加入了員工陣容。
            俗語有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建新表示,他們三個創辦人都認為教育是事業,不是企業,他們創辦“美國國際教育(The 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司,抱著要啟迪年輕人視野,培養他們正確觀念的心,公司被評選為成長最快五百強之一,固然令人開心,但他更嚮往將來見到許多年輕人因為“劍橋教育”協助,成為社會棟樑的一天。
     
       
            

圖片說明:

“美國國際教育(The 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司董事長高建新(右),營運長周梅(左)。(菊子攝)

“美國國際教育(The 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司董事長高建新(左),營運長周梅(右)。(菊子攝)

“美國國際教育”公司的大門入口,非常寬敞,雅緻。(菊子攝)


            “美國國際教育”公司設在華森市的辦公大樓,只有一部分員工在這工作。(菊子攝)

陳德基談“我和華人社區的故事”分享從政經過

在大波士頓內,由三所學校六名學生發起的“嗨,故事”計畫,早前在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邀麻州眾議員陳德基,談“我和華人社區的故事”,探討華人在美國處境。
            陳德基坦言,華人要在美國社會中受重視,尤其是對政府政策有意見時,要讓自己說的話有人聽,首要之務,就是登記成為選民,出席投票,甚至直接競選,參政。
            陳德基在麻州昆市出生,長大,父母來自香港。2010年當選麻州眾議員時,他和黃子安同時成為麻州的首名亞裔,華裔眾議員。今年他在州議會內出任社區發展及小企業聯席委員會副主席,電信,電力及能源委員會委員,以及消費者保護和專業證照聯席委員會委員。
            今年十一月四日的州級選舉,陳德基沒有競選對手,順利同額當選。
            陳德基當天和出席者分享了他的成長簡歷,以及他當年的競選故事。他說選舉很現實,選民更喜歡親眼見到候選人,在爭取選票上,敲門拜訪比其他任何形式都有效。
他的諾弗克郡第二選區,包括昆士市三十個選區中的十七個區。第一次參選時,他在其中七個選區中得票率,都贏對手百分之廿。在昆市亞裔選民人數還並不多下,他的成績都是拜票,以及平日經營的形象爭取來的。
在競選時,他按照區內選民名單規劃路線,每天一大早七點就開始率領義工逐戶敲門拜票,一定笑臉迎人的先打招呼,探問對州政府有什麼要求,懇請投票給自己。
陳德基坦言,拜票時當然也遇到過狀況,試過有選民明明看見他在門外,硬是不理。他的黃皮膚,黑頭髮外表,讓他也曾遇過有人把他當作不懂英語的新移民。
陳德基透露,當年在校,他的成績並不好,經濟學拿過D,上歷史課就想睡,但他願意努力,後來也進了法學院,拿到律師資格。可見只要有意願,很多事最終還是可以做成的。
當天的出席者中,有人陳述,美國的菁英大專院校在錄取新生時,近年有隱性配額,把成績好的亞裔學生不公平的屏擋在外,並問他是否願意為亞裔說話。
陳德基表示,做為州議員,他代表的是選區內的所有選民,不適宜從某一族裔角度發言,再者,亞裔如眾所週知,並非單一族裔,亞裔之內的不同族裔,經常彼此也意見不同,許多事也就無法從非黑即白的角度來處理。
當天的座談,主辦者還邀請了一名馬來西亞第三代華僑鍾佳芸發言,暢言她們不會說父母親所用母語,在西方社會中成長的這一代,面對過什麼樣的身份認同挑戰。
“嗨,故事”計畫主要是由孫太一,張大福,洪照昕,孫安娜,吳泰霖,孫海定等分別來自波士頓大學,東北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組成,從今年四月以來,辦過六次故事講座。查詢可上臉書www.facebook.com/pages/Hi-Story-Project。


圖片說明:

            陳德基(前右六),鍾佳芸(前右五)和部分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主辦單位送紀念獎狀給陳德基(左),鍾佳芸(右)。(菊子攝)

麻州長派區克臨去秋波指派150人入局會

還有八天就要卸任了的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 ,趕在卸任前,一口氣指派了150人擔任監管多項政府事務的各個局處委員會委員。
            其中一名華裔,是劍橋市議員張禮能(Leland Cheung)。他獲指派為麻州科技合作委員會(Mass.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board)的廿一名委員之一。
            根據該會網站,另一名華裔委員為麻州大學羅爾分校法蘭西斯工程學院研究副教務長陳茱莉(譯音,Julie Chen)。
            波士頓環球報昨(廿九)日表示,派區克可藉此確保他卸任後的影響力,而且這麼做,其實還是遵循傳統。
            派區克的前任,朗尼(Mitt Romney)就在2006年他即將卸任的幾個月前,指派了二百多名共和黨活躍份子,曾經在州政府任職者擔任各委員會或局、處委員,其中包括離任的副州長希莉(Kerry Healey)。
            曾經協助麻州州長威廉威爾德()處理局會董事指派的哈佛大學講師林斯基(Marty Linsky)表示,這都是為了在一任政府結束之際,照顧那些曾經想要參與政府事務,卻未找到地方安插的人。如果獲指派者,全都是資歷很夠的人,就沒有必要緊張。
            麻州現任州長派屈克在他任內的最後六個月裏,共指派了三百多人,和代理州長史威芙(Jane Swift)在2002年的最後六個月差不多。
            根據麻州州法,查理貝克(Charlie Baker)不能廢除前任州長在最後十五天內所作任命。派區克在這兩天才趕緊指派,部分原因是確保查理貝克無法廢除他的任何指派人選。
            朗尼在2003年上任時,就立刻廢除了27個史威芙的任命。
            在派區克的這最後一波任命衷,有兩人是他的助手。一人是他的副法律顧問長Jamie Hoag,獲指派為麻州灣社區學院校董。另一人為他的政府事務副幕僚長鮑爾絲(Rosemary Powers),獲指派為為可負擔住宅提供資金的麻州住宅金融局(Massachusetts Housing Finance Agency)董事。
        財務行政(administration and finance)助理卿馬樓(Ronald Marlow被指派為麻州成長資本公司(Mass. Growth Capital Corporation)董事。
            今年參選,但落敗的政客中,也有幾人獲得指派。其中包括前麻州參議員麥戈雯(Patricia McGovern獲指派為麻州發展財務局(Mass. Development Finance Agency)董事。競選麻州副州長失利的劍橋市議員張禮能(Leland Cheung)或指派入麻州科技合作委員會。
在派區克的最後一批指派中,有些是有薪給的職位。晉升為假釋委員會主席的包娜(Charlene Bonner),因為擔任董事,今年賺得十二萬元。
波士頓環球報表示,麻州州長辦公室管轄的640個州政府理事會,委員會委員,幾乎有三分之一直到今年初都還出缺,或是由任期已滿者繼續執行職務。
截至十二月廿六日,麻州州長辦公室仍列有583個職位空缺,732個任期屆滿未換人的委員。

2013年五月時辭去麻州副州長一職,轉任屋斯特(Worcester)區域商會會長的穆瑞(Timothy P. Murray)也在今年十月時,獲派區克指派為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顧問委員會委員。派區克還指派了九人進入麻州藥房註冊會(Massachusetts Board of Registration in Pharmacy)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