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0月 29, 2011

路康樂新書描繪十九世紀中國幼童留學美國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和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合作,廿七日晚在現代劇院,藉著路康樂教授(Edward Rhoads)的講談「幼童出洋肄業」,回顧第一批留學美國華人的歷史。
2003年從德州奧斯汀(Austin)大學榮譽退休的中國歷史教授路康樂(Edward Rhoads),今年三月出版了新書「走向世界:1872-81年在美國的中國幼童(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1872-81)」。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副會長杜榮佳其後在一會議中遇見路康樂,找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合作,促成了廿七日晚這場,在薩福克(Suffolk)大學現代劇院(The Modern Theatre),以「幼童出洋肄業」為主題的講座,也藉以誌記辛亥百年來,中美關係的演變。
            路康樂教授的新書,記錄了1872-81年間,中國教育團(Chinese Education Commission)送來美國進修,年紀不過十二、三歲的這批學生,在企圖融入美國社會時,為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價值觀,甚至信仰的掙扎。1881年清廷突然把他們全都召回中國時,還在這些學生間,引發一場到底要不要回去的爭辯。
            路康樂教授為撰寫這本書所做的調查研究之深入、仔細,在該書於今年三月出版後,包括曾任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東亞編輯的梅兆贊(Jonathan Mirsky),有許多好評。
            廿七日晚,路康樂教授先憶述了他會開始查找誰是最早來到美國的華人,緣於1967年,他在德州奧斯汀大學教書,一名當地少見的非洲裔學生,不但對中國有興趣,還姓Yeep
他好奇追查才知道,原來這學生的祖父是華人。當他再進一步追蹤,又發現Yeep姓學生不是個案,當年有不少華人聚居德州。他後來發表了篇文章,指出1869年時,已有為數不少的華人在當地居住了廿年以上。華裔總人口甚至達到將近六萬人之多。
            他的研究,後來又把他帶到追查定居東岸華人的狀態,包括1870年有一群人在鞋廠工作,有人在新澤西州的商業蒸汽洗衣店工作。
            路康樂教授指出,根據這些追蹤調查,當年共有三種華人在美國境內,打工的,經商的,以及學生。他的新書,嘗試根據歷史數據,比較這些不同族群華人的在美生活經驗。包括比較當年的日本留華學生和中國留華學生的使命。日本學生學習西方文明,為改造日本。中國留學生卻是要學習科技專業,以壯大中國。當年李鴻章甚至希望送華人學生進美國的西點軍校、海事學院(Naval Academy Annapolis),都遭禁止,反而是日本留學生有人獲准入讀。
            路康樂教授廿七日晚講談時,以麻州雀喜(Chelsea)Winnisimmet92號的1880年人口統計記錄,指出麻州早在1880年時,已有華人定居,並結婚生子。
他接著以幻燈片展示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說明中國教育團(Chinese Education Commission),創辦於1872年,是第一位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容閎的構想,總部設在康州哈特福(Hartford),團長是陳蘭彬,老師是葉源濬、英文翻譯是曾來順。
獲選入團的學生,全都是十二、三歲的男孩,大都來自廣東省,抵美後兩人一組,住進接待家庭,先上私塾一、二年,趕上英文程度後,再升讀公私立高中,後來甚至有43人上了大學,其中有20人進了耶魯大學,8人進了麻省理工學院,1人進了哈佛大學。
1872年時詹天佑、潘銘鍾被分發到康州西港(West Haven) Luther Northrop1874年有梁如浩、唐紹儀被分派到麻州春田市的Clarence Gardner。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的詹天佑,是1881年和歐陽庚一起從耶魯大學畢業的。
這些學生們,對紮不紮辮子,穿不穿西服頗有爭扎,在融入西方文化上,似全無障礙,1881年時,有Liang pixu參加了菲利普學校(Philips Academy)的棒球隊。1878年,有中國學生組成「東方(Orientals)」棒球隊。路康樂教授甚至還找到一份記載東方隊在1876年八月時,打贏了「北星隊(North Stars)」的新聞報導。耶魯大學的划船隊,也有鍾文耀是船員一。曹嘉祥參加的是打獵活動。
            路康樂教授也指出,根據他查到的資料,在容閎之前,已有唐俊榮等人在美國學校就讀,不過1854年從耶魯畢業的容閎,應是第一個來自中國的美國大學畢業生。
路康樂教授還出版過「滿洲及漢:1861-1928年間,晚清及民國初期的族裔關係和政治權力(Manchus and Han: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1861-1928) 一書,並獲亞洲研究協會頒給Joseph Levenson獎,表揚那是描寫廿世紀中國最好的一本書。


圖片說明:
CC102811A-1
            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左起)、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會長曾雪清、杜榮佳,哈佛大學退休教授江淵聲在講座結束後和路康樂(Edward Rhoads)教授合影。(菊子攝)
CC102811A-2
            路康樂(Edward Rohads)教授出版了新書「走向世界:1872-81年在美國的中國幼童(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1872-81)」,為讀者簽名。(菊子攝)
CC102811A-3
            廿七日出席講座的波士頓猶太文化中心首席研究員Mark Nystedt()指給李燦輝()教授看,Phillips14號這棟建築物,在1919年建成猶太教堂,再於1999年改成猶太博物館之前,有一家中國洗衣店開在那棟樓裏面。他在會中徵求知情者,幫助他找出該大樓的完整歷史。(菊子攝)

辛亥百年論壇今日開講 帝國後的中國下週上場

大波士頓地區的誌記武昌起義,辛亥百年,正持續發熱,本週末、下週末,在哈佛大學校園內,陸續有兩場大型研討會。
十月廿九、三十兩日,是哈佛北岸學社、寰宇風致會社主辦,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協辦,中道網、博源基金會贊助的「辛亥百年論壇」。會議地點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BC等室,以及紀念教堂。
十一月四日及五日,是蔣經國國際學者交換基金會,哈佛燕京學社,以及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辦的「帝國之後的中國:紀念1911」研討會。地點在哈佛費正清中心(1730 Cambridge St, Cambridge, MA)的蔡氏禮堂。
北岸學社、寰宇風致會社的發言人李軼青表示,「辛亥百年論壇」邀有海內外著名的辛亥革命研究專家、歷史學者,從歷史、文化、政治及法律的角度,解讀辛亥革命,以及其前後的中國發展。
應邀出席的主講者及講題包括,柯偉林(William Kirby)談「一世紀的中華共和(A Century of Chinese Republics)」,袁偉時講「辛亥革命研究中的幾個意識形態陷阱」,楊天石談「誰領導了辛亥革命?」,楊奎松講「中國革命的國際背景」,羅志田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清朝最後十年」。
會中並將座談討論「辛亥與中國革命」、「辛亥與中國社會」、「換個角度看辛亥」、「緣何走向革命」等題目。
      「帝國之後的中國:紀念1911」研討會,將於十一月四日的早上九點半起,以「見證1911─革命及展示(Witnessing 1911 – Revolution and Spectacles)」揭開序幕。
      會中將有民立報與民初新聞攝影的興起,滿漢矛盾的逆轉,「挽死與恨生:辛亥革命遺老的世俗情懷」,王德威主持的「語言改革及文化革命」,柯偉林主持的「1911-2011:台北、東京及北京觀點」、日本東京大學學者談「近世中國與辛亥革命」等等。
      查詢辛亥百年論壇詳情,可上網http://www.hcs.harvard.edu/xinhaiconference,查詢「帝國之後的中國:紀念1911」研討會詳情,也可上網http://fairbank.fas.harvard.edu/node/4206

2011中国教育展( BOSTON)


2011中国教育展( BOSTON)
Event: China Higher Education Exhibition in Boston, MA
Venue: Cambridge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e
411 Waverley Oaks Road Suite 214 Waltham, MA 02452
Tel: (781)-788-8558
Web
www.bostoncccc.org
Date: Saturday, November 5th, 2011
Time: 10:00am-4:30pm
-----------------------------------------------------------------------------------------------------------------------------
Aim: to publiciz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American high school graduate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graduates.
To further attract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organizes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hold China Higher Education Exhibition in many countries. In 2011, CSC successfully organized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hold or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exhibition in Malaysia, Singapore, Sri Lanka, Mongolia, Saudi Arabia, Greece, Turkey, Austria, France, Kenya and South Africa.
There is a unique reason for holding education exhibition in USA. In 2009,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nounced a new exchange initiatives with China, known as "A Hundred Thousand Strong Initiative".
According to this program, during the next four years, the US will encourage in total one hundred thousand American students, about 25,000 students per year for short time or degree program study in China. The exhibition will serves this purpose as well.
After over 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ch are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In 2010,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exceeded 260,000.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presented in this Education Exhibition do have highly qualified faculty, strong research capacity, e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Apart from these, many of their courses can be conducted in English.
We are convinced that the China Education Exhibition will provide a good chance for Americans to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scholarships available, such a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s, and scholarships from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Visitors can come and talk with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study and scholarships.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with legal person status affil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e CSC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the Chinese citizens wishing to study abroad and to the foreign citizens wishing to study in 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friendship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all other countries, and to promote world peace and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in China.
In this year, CSC will sponsor 16000 Chinese to study abroad in around 70 countries and receive about 260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s from over 180countries to pursue study in China. Various programs are open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s, including bachelor programs, master programs, Ph.D. programs, in addition to general scholar, senior scholar programs as well as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s.
In order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fame, CSC organizes Education Exhibition abroad to promot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r scholars to study and do research in China.
Participant Universities:
Anhui Universit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Jilin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Universit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ichuan Universit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Tianjin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Xi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Zhe 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成思危抵哈佛談中日美三邊經濟


 中日美三邊經濟關係的挑戰及機會在那兒?亞洲基金會田長霖傑出訪問學者成思危昨(廿八)日在哈佛費正清中心的講座中指出,建立互信,追求和平發展是關鍵。
曾任中國第十屆全國人大委員會副委員長的成思危,現已退休,但仍擔任中國金融論壇主席,世界經濟論壇中國顧問會主席,中國現代管理協會會長等諸多職位。今年初他獲選為亞洲基金會田長霖傑出訪問學者,昨日應邀出席,由亞洲基金會贊助,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辦,哈佛費正清中心協辦的「中日美在三邊經濟關係中的挑戰及機會」講座。
曾被CNN形容為說句話就能震動中國股市,也有「中國風險之父」稱譽的成思危,昨日就中日美概況,相對優勢、相互依存度,貿易、科技轉移、區域整合,做了綜述,也在回答提問中指出,每種體系都各有其優缺點。例如中國的政治體系,就有決策快,能迅速回應狀況的優點。
談及日本時,成思危也提及,日本在過去廿年間換了15位首相,變動太過頻繁,不利其他各國和日本建立友好關係。
他指出,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力量下跌了,但美國仍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中國是快速成長,並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達40%。日本則在過去廿年間,經濟成長走緩,和美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20002009年間的真正每年度GDP成長,美國是1.81%,日本0.74%,中國卻高達10.28%。結果是,美國在三邊貿易中佔有的份量,從41.7%降到36.21%。日本所佔份量,從38.27%降到26.92%。中國所佔份量,卻從20.02%增加到36.87%,成為經濟上三者中最強的一個。
在相互依存關係上,中美之間的相互依存開始更加重要,並超越了美日的相互依存關係。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相互依存也在增加,已接近美日,倒是美日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開始下降。
            在貿易上,美國在2004年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2007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更需要美國的市場,日本更需要中國的市場。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已大過美日貿易摩擦。
            在科技轉移及管理專業上,中國對美國的仰賴更甚於日本。其中智慧財產權是項熱門議題。中國已在盡力改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至於區域整合及經濟全球化是同步並行,彼此互補的做法。10+1的自由貿易區已從2010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雙邊貿易額達到2927.8億美元。投資也達到800億美元。10+3的模式,有1200億美元做基礎,還在進展中。問題關鍵在於互信、發展差距、內部貿易不足等等。在實施區域整合上,可安排和其他國家以雙邊貿易為基礎,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
            成思危的結論是,美中日已是全世界的經濟大國,三邊經濟關係無庸置疑的十分重要。隨著中國的和平發展,中國會在這三邊關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美中日三邊未來應該進一步合作,以期達成對全世界有益的全贏局面。
            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兼主席William W. Grimes,昨日也以「從日本觀點看:中國崛起的兩面」為題,發表講談。他認為中國的崛起,既為日本提供了拓展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機會,但也在經濟及政治上面對著挑戰,包括幣值、智財權、法治等,中國如何在新世代中平衡權力等。
昨日的座談主持人為哈佛大學美日關係項目主任,日本政治學教授Susan J. Pharr
成思危此行,除了在加州、佛羅里達州,以及麻州的塔芙茨大學弗萊契爾外交學院,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的兩場演講之外,三十日及三十一日,將出席在紐約舉行的中美創新與合作峰會。


圖片說明:
CC102811B-1
            哈佛教授Susan J. Pharr(左起)、成思危、波士頓大學教授William W. Grimes在昨日的中日美三邊關係講座中與出席者互動。(菊子攝)

星期五, 10月 28, 2011

黃氏宗親會為黃素芬競選連任籌款


麻州費奇堡市(Fitchburg)市長黃素芬(Lisa Wong),廿六日晚在帝苑大酒樓鼓勵年輕亞裔以她為例,踏入政界,為民服務。她也勸所有亞裔別低估各人手中一票的力量。
      波士頓黃伍兩姓宗親廿六日晚在帝苑大酒樓舉辦籌款會,為第三度競選連任的麻州費奇堡市(Fitchburg)市長黃素芬(Lisa Wong)造勢,共有不下百人出席。
      費奇堡市是麻州屋斯特郡(Worcester)第三大城市。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共有居民40,318人。市內有州立費奇堡大學,以及17所公私立中小學。
      黃素芬是該市從1764年立市以來的第一位少數族裔市長。她也是麻州有史以來的首名亞裔女市長。2007年她首度當選時不過28歲。
      那年,黃氏宗親會在黃周麗桃發起下,包了一輛巴士,載上一整車宗親,從波士頓開到費奇堡市,參加黃素芬的宣誓就任儀式。黃氏宗親們對下一代有人出頭,全都開心得不得了。
      今年黃素芬競選第三度連任,初選結果顯示遭遇強勁競爭,黃氏宗親會由主席黃國威等人發起,在波士頓市為黃素芬辦一場籌款會,給她打氣、造勢,以期雖然不是費奇堡市居民,無法投她一票,至少捐款資助她競選連任。
      麻州政府似乎也在幫她,廿四日宣佈撥發七千五百萬元的聯邦交通局(Federal Transit Authority)經費給費奇堡市,整修該市年久失修的通勤鐵路。
      黃素芬這晚穿著一身寶藍色套裝,在父母黃健波、郭碧儀陪同下出席,並在叔叔黃健文做廣東話翻譯下,向出席者致意。
      黃素芬表示自己是第一代在美出生的移民後裔,從小父母就教她要重視家庭,勤奮工作,卻從來沒想到過她會從政。但做為公僕,推動市政改變,改善人民生活,的確很有意義。她希望自己能做亞裔從政榜樣,鼓勵其他亞裔青年投身政界,為亞裔發聲,為廣大民眾服務。
她也強調,有意見就要表達,才能推動實現各人改善社會、生活的希望,希望亞裔千萬別低估了自己手中一票的力量。
      黃素芬很清楚當晚大部份出席者都不是費市居民,在有關費市的未來發展上,她只簡短說要繼續推動費市前進,為費市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她也重申對黃氏宗親當年到費市祝賀她當選的感謝,將繼續發揚亞裔傳統的重視家庭、勤奮工作理念。
      黃氏宗親會元老黃官羨,主席黃國威,書記黃國麟,外交黃光野、王英健,財政黃光沐,議長黃仁焯,婦女部主任黃周麗桃,僑立中文學校校長梁惠瓊,以及麻州亞美局委員黃鷹立等人,幾乎全都到場,以示支持黃素芬。
      黃伍一家親的伍氏宗親會,也有曾任主席的伍侃滋,伍氏婦女部主任伍鍾美貞等人代表致意。
      廿六日晚,還有不少非黃姓宗親出席,包括已傳說將競選中華公所主席的阮氏宗親會主席阮鴻燦,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梅陳月嫦,中美鍋貼老闆容偉輝等人。

圖片說明:

      麻州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和父母黃健波()、郭碧儀()出席黃氏宗親會為黃素芬辦的籌款會。(菊子攝)

      右起,黃鷹立、黃官羨、黃煜雲、黃國威都是黃素芬(右三)的支持者。左一、二為黃素芬的父母黃健波、郭碧儀。(菊子攝)

      黃偉濡夫婦(後左)舉起黃素芬的手,和一眾黃氏宗親們預祝她順利連任。(菊子攝)

      黃素芬和出席者親切互動。(菊子攝)

Alan Khazei宣佈退選麻州聯邦參議員


民主黨籍競選代表麻州聯邦參議員席位的候選人,繼牛頓市市長華倫(Setti Warren)宣佈退出後,十月廿七日又有早前為人看好的市年共同創辦人卡哲(Alan Khazei)宣佈退出選戰。
            這場聯邦參議員席位選舉,其實是明年的事,但自從民主黨籍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伍仁(Elizabeth Warren)九月十四日宣佈參選後,民主黨籍的其他候選人,一個個漸行失色。整個聯邦參議員席位選戰,越來越像要競選連任的新科聯邦參議員布朗(Scott Brown)和伍仁之間的兩人爭戰。
現年五十歲的卡哲這名社會企業家,起初是眾人看好,能夠挑戰布朗的候選人。既是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又曾是奧巴馬政府消費者顧問的伍仁加入選戰後,她帶進選戰的民眾興奮度,政治份量,財務支持,都非卡哲所能望其項背。
卡哲直言不諱的表示,無疑的伍仁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那絕對影響了他的處境,籌款越來越難不說,連人們的注意力都明顯轉移了。
卡哲因為聘用自己的兄弟為他所經營的非牟利機構「做為改變者(Be The Change)」做顧問,正受大眾審視中。不過他說,那不是他決定退選的原因。
卡哲在2010年競選遞補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席位的特別選舉中,得票數排名第三。他說,這次他參選,是因為他認為共和黨籍的布朗,作為一名領導者,令人失望。
數週前,牛頓市長華倫(Setti Warren),以及尚莫維爾(Somerville)的活躍份子Bob Massie宣佈退選時,卡哲的發言人還表示,他的候選人不會退出。但籌款越來越難。
在卡哲也宣佈退選後,民主黨籍候選人只剩下四人和伍仁競爭。這四人,沒有一人有卡哲這樣的知名度與競選經費。梅麗莎(Marisa DeFranco)是一名北岸的移民律師,Herb Robinson是牛頓市的一名工程師,康洛伊(Thomas P. Conroy)是代表尉藍鎮(Wayland)的麻州眾議員,James C. King是多福鎮(Dover)的一名律師。

星期四, 10月 27, 2011

消費者行動教你選無線數據服務


總部設在加州舊金山的消費者行動(Consumer Action)AT&T合作,日前來波士頓,在喜來登酒店舉辦「如何正確選用無線數據服務」的社區教育培訓會議,期有更多社區機構能在選購適當的無線通訊產品、避免無心漫遊造成帳單出天文數字等方面,幫助消費者。
      消費者行動創辦人之一,也是行政主任的麥艾多尼(Ken McEldowney)、社區外展經理張毓潔、外展及培訓副主任Audrey Perrott,,社區外展經理Nelson Santiago等人,當天為三十多名社區非牟利機構代表,舉辦了數場講座,包括如何教育成人,瞭解無線服務,如何教消費者瞭解無線服務等。他們強調,有心自行進修者,也可上網到www.wirelessED.org
      張毓潔透露,西岸近年發生過多起手機詐騙案,包括把手機賣出去後,公司就關門了,讓消費者投訴無門。也有消費者把手機帶出美國旅遊,忘了關機,手機自動漫遊的收發數據資訊,當收到近廿萬元的帳單時,起初還莫明其妙,當瞭解事態嚴重後,才到處求助。
                消費者行動當天提供了許多材料給出席者。張毓潔指出,該機構還把「正確選用行動通訊器材」、「善用數據通訊服務」、「手機國際漫遊通訊」等解說手冊,翻譯成中文,供各地服務機構索取,發給消費者。
在正確選用無線數據服務上,手冊資料指出,先要正確選用行動通訊器材。各人應先瞭解自己的通話時間、電子郵件收發,上網瀏覽,是否使用電子遊戲等需求,再據以考慮該選用傳統手機,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等無線通訊器材,以及不同手機,或通訊器材的大小、重量、電池壽命及功能等等。
      消費者行動的資料手冊中還提醒消費者,如果是自行購買手機,最好先確定自己有意使用的通訊公司網路,能和自己所購手機連接訊號。
      接下來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挑選無線數據服務公司,以及挑選各公司提供的計劃合約內容。多數無線通訊公司都會要求客戶簽訂一、二年的長期合約,才提供購買手機或月費的折扣。有些大公司會定期提供全新附有折扣價的通訊器材,消費者可以向通訊公司查詢。在數據服務計劃上,有無限量、限量、合家歡、預付、全國通訊、國際漫遊等等不同內容,消費者宜先考慮個人的使用習慣與需要,再做選擇。
      在善用數據通訊服務上,消費者行動在手冊中解釋了何謂無線數據,包括收發電郵、瀏覽網頁、收看視頻、下載電子遊戲、鈴聲或應用程式,記載個人日誌及通訊錄等,都是無線數據服務的內容,數據用量是以千字節(Kilobytes-kb),或兆字節(Megabytes-MB)、千兆字節(Gigabytes-GB)來計算,收費則有以使用次數、數量及預付等不同方式。
      張毓潔指出,消費者行動設立於1971年,今年慶祝四十週年。除了這次講座所談的無線數據服務外,該機構編印有中文版的「良好信用記錄」、「精明理財之道」、「善用銀行理財有方」、「改善你的信用」、「儲蓄是生財之道」、「發展小型企業」、「預防老年人受騙」、「購屋要訣」、「身份盜用帳戶詐騙」、「居者有其屋」、「申請破產」、「青少年與理財」等手冊。歡迎各地社區服務機構索取。
      消費者行動網址 www.consumer-action.org有中文資訊可以瀏覽。該機構還設有24小時開放的語音信箱1-415-777-9635,接收全國消費者撥打諮詢或投訴電話,並有中、英及西班牙文的諮詢專員覆電解答疑難查詢也可使用電郵 hotline@consumer-action.org
圖片說明:
CC102611C-1
                右起,Ken McEldowneyLinda William、張毓潔、Audrey PerottNelson Santiago等人遠從西岸來波士頓舉辦培訓教育者會議,教地方社區機構如何幫助消費者。(菊子攝)

ATask絲路籌款會得款35萬元


亞裔反家庭暴力小組(The Asian Task Force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簡稱ATask)廿二日晚在波士頓喜來登酒店舉辦第18屆絲綢之路籌款晚會(Silk Road Gala)。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夫婦與藍薑餐廳蔡明昊等八位名廚攜手,為ATask籌得共約35萬元。
      ATask董事長陳婉娉當晚特地點出,十月份是「關注家庭暴力月(Domestic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感謝五百多名出席者支持該機構的反家庭暴力努力。
絲路晚會共同主席之一,BJ's批發連鎖店執行總裁Laura Sen,也在致詞時指出,ATASK的使命就是要幫助少數族裔脫離家暴打擊與影響,重新建立新生活。越多人支持,ATask就能幫助更多人。
絲路晚會由大會主席蔡明昊和7NEWS/CW56新聞主播吳芝蘭(Janet Wu)共同主持,Om餐廳主廚楊麗鑽(Patricia Yeo) 、Oiishi老闆兼主廚Ting San、涮涮鍋(Shabu Zen)老闆兼主廚David WongBlue公司主廚Jason SantosToro主廚Jamie BissonnetteRialto老闆兼主廚Jody Adams,以及麵粉烘培店(Flour Bakery)老闆張安柔等人,分頭烹煮美食、甜點。
      蔡明昊在經營藍薑餐廳外,還在公視主持「簡單明(Simply Ming)」烹飪節目,得過艾美獎。他展示手藝,即席烹製一道美味的「紅薑鴨」,給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品嚐,贏得讚聲,當下募得數千元善款,製造出晚會高潮之一。
      ATask在晚會中放映了一段短片,介紹亞裔反家庭暴力小組的工作概況,以及該機構成員包括醫療健康,工作諮詢,及照顧兒童方面的專家,來自各國的志願者,為有需要的亞裔婦女或移民,提供語言翻譯,小孩看護等服務,從各方面幫助她們經濟獨立,生活和諧等。
      當晚的現場籌款活動,有無聲拍賣,現場競價兩種。在蔡明昊和吳芝蘭主持的現場競拍中,「和波士頓市長萬寧路伉儷到Oiishi餐廳,品嚐主廚Ting San烹製的晚餐」這一項,拍賣價喊到二千元。當晚與夫婿,小提琴家張萬鈞一起為晚會演奏,強調音樂具撫平人心思功能的長木交響樂團董事長黃美賢,當晚也以1500元拍得「隨Clark Culinary Center廚師Regina Dvorak學做糕點」這項目。其他的拍賣項目包括全波士頓十二間名餐廳一月一餐,“Sub-zero”現場廚藝培訓班等。
      晚會的烹飪比賽部份,由Toro餐廳的廚師Jammie Bissonnette獲得晚會最受歡迎佳餚獎(Gala Favorite Dish)
亞裔反家暴小組表示,該機構希望絲綢之路籌款晚會,能促使各界人士更重視反家暴,吸引更多人加入關愛婦女和兒童行列。需要相關幫助的人士可撥打該機構二十四小時多語言服務熱線:617-338-2355。查詢詳情可上網www.atask.org.

圖片說明:

      蔡明昊()端上做好的紅薑鴨給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品嚐。(劉晨懿之攝)

      絲路晚會現場。(劉晨懿之攝)

      大會主席名廚蔡明昊(左二)和大會名譽主席波士頓市長萬甯路(),以及7NEWS/CW56主播吳芝蘭, 與兩位捐款並參與烹飪者合照。(劉晨懿之攝)

星期三, 10月 26, 2011

網協成立創業者俱樂部 吳錦城開講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上週末在IBM創新中心正式成立「創業者俱樂部」,該會榮譽主席吳錦城親自出馬主持座談,場面熱絡。
      網協表示,這是該會本年度啟動的新項目,旨在為已創業,或正在創業途中眾人,提供一個彼此目標一致,更能分享各自切身經歷,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的交流平台。該會因此訂定,參加「創業者俱樂部」的成員,都必須是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共同創辦人,或是公司總裁。該會將定期邀請資深創業者、風險投資人、法律及稅務專家,和俱樂部成員們座談,接受諮詢,提供答案。
      十月廿二日,網協「創業者俱樂部」正式上路這天,網協榮譽董事長,也是知名的系列創業家吳錦城,特地親自出馬,和與會的廿多名創業者懇談,為走在創業這條路上的眾人打氣。
      當晚到會的廿多人中,有事業有成者,已具數次創業經驗者,初次下海者,以及正在隻身闖江湖者。不少人帶著各自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經營困難到會,向吳錦城請教,也聽聽同儕意見。他們的問題包括尋找合作夥伴、團隊成員之間的磨合,如何說服第一個客戶,融資的洽當時機及途徑,如何遴聘商務顧問,調整公司發展方向等等。
      與會者暢論兩個多小時,仍意猶未盡。
      該會創業服務組負責人高弘是這次會議的主持者。他在聚會之前,他根據一眾創業者的意願,起草了「創業者俱樂部」的成立通知,並審核了報名人會員資格等。高弘表示,稍後該俱樂部將在鍊接(LinkedIn)網站中,建立該俱樂部的專門小組,並徵求服務志工,以收集、處理會員意見及建議,逐步穩定發展該俱樂部,達到網協扶助創業者使命。
            查詢網協創業者俱樂部,以及網協其他活動詳情,可上網necina.org
圖片說明:
CC102511C-1
      網協榮譽主席吳錦城(前右三)和網協創業者俱樂部主持人高弘(後右二),以及出席者侯剛(前右一)等人。(圖由網協提供)
CC102511C-2
      網協榮譽主席吳錦城(中左)和網協創業者俱樂部主持人高弘()和創業者俱樂部出席者座談。(圖由網協提供)

深圳科協訪波引智招才推孔雀計劃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路明昨(廿五)日率代表團抵波士頓,介紹深圳,宣傳「孔雀計劃」,推介福田深圳國際科技創業園,強調深圳務實,做事方法和其他省市不一樣,考慮在美國東西兩岸各設一非政府組織(NGO),居間協調深圳與國際人才的交流與合作。        
            深圳市昨日在波士頓喜來登酒店舉辦的這場「引智暨深圳國際科技創業園推介會」,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路明率隊,成員包括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處長涂歡,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吳君靈,深圳市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副主任林肇武,深圳市新產業投資諮詢公司總經理梁震等近廿人。協辦單位為深圳玉山科技協會籌辦處、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等。
            在深圳市已居住了近廿年的周路明,昨日以幻燈片向出席者介紹「選擇深圳的N個理由」,包括深圳很科技、包容性大、錢多,市場導向、創業成功率高,生活便捷,具有技術是工具的觀念,離香港近,勢必國際化等九大理由。
            周路明指出,深圳高科技產品的產值,在2010年時達到1017.62億元人民幣,其中本土公司創造的產值佔60.1%,研發投資額,達34.6億元人民幣,佔GDP3.64%,以及2010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到49430件,華為、中興、騰訊、比亞迪、邁瑞等高科技公司都在深圳設址等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深圳是個技術含量高的城市。
            深圳的地方可支配財力,在2010年時達到1106.82億元,在中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其中投入科技的資金已逾百億元,市內有48家風險投資機構,資金規模達700億元,都說明了深圳有錢。
            周路明也為有意進深圳落地者,闡述了四種模式,包括就業、創業、民辦研發企業、非政府組織(NGO)等。
            周路明指出,由於深圳是個以產業為導向的城市,比較適合有意商業化應用科技者。深圳還是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得以容許如華大基因、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這種科學家可自主決定做什麼研究,不歸領導管,在中國體制內非常另類的民辦研究機構存在。
但周路明根據他個人對趨勢的觀察,建議海外人才多利用新興的非政府組織(NGO)模式,為深圳市提供上連政府,下連企業的人才交流,打開國際市場等服務。
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處長涂歡在會中介紹了深圳市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於今年42日公佈的「孔雀計劃」。她說,深圳市將每年投入70多億元資金做研發及產業化,其中30多億元要用在科技研發上,以加快該市在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下一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新興產業。總體目標是,要在2015年以前,重點引進50個以上高層次人才團隊,1000名以上海外高層次人才進深圳創業,帶動10000名各類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在配套優惠上,可提供80150萬元的獎勵補貼,以及8000萬元的人才團隊補貼。每年將投入35億元,用作海外高層次人才配套服務,以及創新創業專業項資助。
在人才認定上,由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處理www.szhrss.gov.cn。截至八月底止,共有61人獲審批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包括深圳發展銀行行長Richard David Jackson,以及12名中央千人計劃的人選。
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吳君靈昨日在會中介紹福田深圳國際科技創業園,以及天安數碼城、泰然科技園,預計今年十一月完工的「中投國際商務中心」等,指出該區說收佔全市第一位,該區的基金管理公司佔全市94%,保險機構佔84%等數據,顯示出現代服務業是未來發展重點。
            昨日的會議,由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副會長馬曾夏慧擔任司儀,理事李政欣代表不克到會的該會會長方威凱歡迎深圳來客。出席會議者,有學生會代表,更多的是有心進深圳創業者,包括明賽製藥公司的Michael Niesman、張凱,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黃宇雄,AB生物科學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政欣等,不少人對生物醫藥方面的標準、公司團隊是否要至少有一名當地居民,政府補助要求等等的問題,提問十分熱絡。
            正在籌備組織深圳玉山科技協會的林琦翔表示,他本人在深圳住過五、六年,對深圳有相當感情,希望能借用他的台灣經驗,協助深圳從海外吸引人才。

圖片說明:
CC102511B-1
      左起,林肇武、馬曾夏慧、李政欣、周路明、涂歡、黃鷹立、吳君靈、林琦翔等深圳代表團主要成員及本地協辦機構代表在會中合影。(菊子攝)

CC102511B-2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路明()和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理事李政欣()代表兩機構互贈禮物。左為司儀馬曾夏慧。(菊子攝)
CC102511B-3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路明(後左二起),深圳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處長涂歡,福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吳君靈等人,在現場回答問題。後左一為司儀馬曾夏慧。(菊子攝)

台灣記錄片「好國好民」在波士頓做美國首映


王振源和陳麗貴企劃製作的「好國好民」記錄片,廿二日在勒星頓鎮圖書館做美國地區首映。以波士頓台灣同鄉會成員為主的許多觀眾,看後頻讚拍得真好,對片中台灣年輕人的殷切認同台灣,也心生感動。
            「好國好民」是1957年出生,1979年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台灣著名記錄片女導演,陳麗貴的最新作品,探討台灣今日年青人對台灣人這身份的認同感。

            這部記錄片,訪問了許多台灣著名的年輕音樂人、作者、社會運動人士,包括閃靈樂團主唱林旭佐(Freddy),童書繪本作者幸佳慧,曾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是台灣最年輕部會首長的鄭麗君,台灣生命智慧協會執行長濮思明,創作了「人民作主運動」主題曲的林欣瞱,台灣人本教育基金會現任執行長,電台主持人馮喬蘭,辜寬敏的妻子,曾是傾綠政治記者的王美琇,拷秋勤樂團主唱魚仔林,台灣饒舌及嘻哈歌手大支(本名曾冠榕)等許多人,甚至也收錄了大陸六四民運學生領袖之一,王丹在台灣主持的一場統獨座談討論會現場實況。
            王丹在該座談會中拋出「台灣有獨立的現實條件嗎」這問題。
            影片一方面藉著不同背景台灣人對台灣這地方,台灣人這身份的看法、行為,反映出部份台灣人民意識現狀,一方面也促引觀眾思考,台灣和大陸之間未來關係。
            片中有受訪者提及二二八事件,指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從未明確敘述有關台灣的歷史,當他長大,看了更多書,陡然發覺怎麼史實和當年學到的不一樣。
            未能來到美國出席首映的陳麗貴,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闡述了她自己拍這部關於台灣認同紀錄片的緣由。
陳麗貴表示,她自己在認同這條路上,有過一段曲折歷程,和她同一世代的台灣人,在過去這廿多年間,和她一起見證了台灣的民主開放,參與了台灣的各種進步運動,感覺建立一個理想國家的夢想,就要實現。陳麗貴隨後的措辭,顯然偏綠,指2008年國民黨再上台後,台灣的一切情勢逆轉,令她和許多人感到焦慮,也促使她興起拍一部探討台灣認同影片的念頭,隨後在陳紹鴻、王振源,以及許多美國同鄉支持下,拍成這部低成本的記錄片。
            陳麗貴也在電郵自白中透露,剛開始籌拍時遭遇了許多挫折,有人告訴她「等我們這代人都死光了,下一代就沒有認同的問題了」,也有人說這是老掉牙的問題,沒什麼好拍的,或者說國族認同是禁忌,不要去碰,甚至有人說,一談這問題,中共就會打過來。她的應對方法是讓年輕人來回答。
            陳麗貴在電郵中坦言台灣認同這問題非常複雜,如今的台灣,既有外省、客家、原住民族群,還有外籍配偶等各個不同族群。她拍的"好國 好民",並無意強迫觀眾接受某一種認同,也沒有指責不同族群的不同認同。她說,她只是希望藉由呈現台灣的認同現況,引發更多人認真思考台灣的前途,因為不管各人的過去歷史背景如何不同,一旦共同生存在這塊土地上,台灣未來的任何變化,都將由住在台灣上的人共同承受。
陳麗貴還希望藉此記錄片,讓美國人瞭解台灣有許多人希望獨立自主,並不希望與中國統一。
王振源則認為,台灣走過這麼多年以後,無論是住在台灣的,或是已移居海外的人,都有許多心路歷程的轉折,這部記錄片的意義之一,是要協助台灣人找出共識,無論是要獨立自主,或是和中國統一,只要是台灣人自己做的決定,就誰也沒有話可說。
            出席者蘇鴻昌也表示,台灣的命運應由住在台灣的人自己來決定,是很多台灣人的心聲。
            王振源在放映會中表示,這部記錄片拍成後,共製作了五千份DVD,將在各地放映會中,供人索取,建議捐款額十元。
該片已於24日在麻省理工學院,放映了美東地區的第二場。預定十一月五日在北卡州立大學放映,十二月十日在紐約市放映。
      查詢詳情,可洽該片美國總協調黃泰郎、周明宏、王振源,或上臉書www.facebook.com/DearTaiwan、部落格DearTaiwan.blogspot.com,電郵Contact.DearTaiwan@gmail.com等。

圖片說明:
CC102511A-1
            波士頓台灣同鄉會會長王振源(右一)和「好國好民」一片的兩名英文翻譯,在放映會後主持問答。(菊子攝)
CC102511A-2
            波士頓首映會現場,放映陳麗貴在台灣出席放映會片段。(菊子攝)

星期二, 10月 25, 2011

CABA 投資創新會議兼辦先聲之夜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日前在波士頓雙樹酒店舉辦「投資、創新與創業研討會」,從製藥業開放創新角度,談投資人及創業家的機會,觸及層面很廣。
            當天應邀講談嘉賓,包括Sanofi-Aventis公司美國東北區外部創新合夥主管Sridaran NatesanAriad科技研發副總裁David Dalgarno,穫多利生物科學風投公司主管李偉,麻州大學醫學院專利專員(Licensing Officer) Gayathri Srinivasan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律師樓合夥人Karen WongNexcelom生物科學公司創辦人暨技術長邱鈞等人,分別講談中美跨境合作面對的法律議題,Sanofi在健保業全球化下,應用什麼方法來推動創新,學術界科技專利如何做商業化轉移等。
            其中李偉為出席者講談風險投資和中國的生物科技業概況,邱鈞總結出她的個人經驗,為有心踏上創業這條路者,提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借鏡。
            大本營設在中國無錫的先聲製藥公司,特地派首席科學家暨該公司副總裁王鵬到會,講談該公司發展概況,還主持了一場「先聲之夜」晚宴,邀得中國外國專家事務局主任張杰,講談中國政府致力招引人才,歡迎學人提供製定引才策略參考。
            邱鈞在會中的仔細闡述,對許多有心創業者來說,十分具參考價值。她和先生李允中分別畢業於東南、北京大學。她們兩在八年內把Nexcelon擴展到波士頓總部有三十人,全球各地約200人,2009年時,獲美國Inc.雜誌評為全美成長最快500家公司中的第101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邱鈞在會中用一幅女士圖片指出,同一幅圖,可以看成一名美少婦或一名老嫗,全看觀者從那一個角度來看。開公司也要保持這種覺醒,時時提醒自己。
            邱鈞也指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開公司,有心「下海」者,最好自我檢視一下,凡事肯主動者,成功的機率也高。她還以英代爾前任執行長Andy Grove的話,「只有懷疑者能倖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來指出,如果一個人肯把自己手邊的事當作個人事業來經營,就具有創業的基本個性。
            先聲製藥公司副總裁王鵬,當晚以「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的創新業─創新藥物創業百家匯」為題,闡述該公司的發展方向。王鵬指出,在20062010年間,中國申報並批准了的創新藥物僅126項,美國卻高達4363項,可見目前世界的創新源頭仍然在美國。在中國的創新藥務申報臨床項目中,先聲製藥排名第二,共申報了七項,僅次於江蘇豪森,和江蘇恒瑞齊名。王鵬表示,創新藥物的研創關鍵在於人才、資金、實驗室、完整研發產業鍊,以及政府、社會、業界和學術界的關係等。該公司已整合出解決方案,要建立在中美兩地運作的創新藥物創業百家匯,幫助中國政府引進人才,在十年內產生出「中國創造」的國際級創新藥。
            中國外國專家事務局主任張杰當晚表示,外專局在海外有十一個辦事處,其中美國有三個,分別設在舊金山、亞特蘭大及紐約。他負責法規相關事務,在人才及技術移民等政策上做調研,也和高校,以及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等機構合作,開拓攬才渠道,並為千人計劃等向國內舉薦人才。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會長陳志宏表示,該會將持續為會員及大波士頓醫藥界舉辦講座,提供交流機會。查詢該會詳情可上網http://www.cabaweb.org

圖片說明:
CC102411B-1
            左起,林世文、曲藝、王義漢、李躍進、王鵬、陳志宏、萬昭奎、David C. Dalgarno、邱鈞、李勁波、張引等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理事與嘉賓合影。(菊子攝)
CC102411B-2
            先聲製藥公司副總裁王鵬講談先聲的雄心。(菊子攝)
CC102411B-3
            先聲製藥公司副總裁王鵬夫婦(右起)CABA會長陳志宏、OCEAN會長蘇壯、OCEAN前會長李剛等人合影。後右為CABA前會長萬昭奎。(菊子攝)
CC102411B-4
            Agela科技公司銷售經理劉芳在會場,向出席者劉玉國介紹該公司的新產品。(菊子攝)
CC102411B-5
            穫多利生物科學風投公司主管李偉講談風險投資和中國生物科技業。(菊子攝)
CC102411B-6
中國外國專家事務局主任張杰到波士頓開渠道、覓人才。(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