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日, 11月 11, 2007

勒星頓中文學校邀張純瑛談音樂與人生

華文作家張純瑛日前訪波士頓,在三、四兩日內,一連出席三場講座,從才女的美麗與哀愁、音樂、文學與人生,談到詩人的幽默與曠達,忙碌到連嗓子都啞了。

張純瑛原本唸的是文學系,來美後為謀生,碩士修的是電腦,但投稿見報的鼓勵,促使她成為作家。

2001年以散文集《情悟,天地寬》榮獲中華民國僑聯總會舉辦的華文著述獎散文類第一名之外,她還得過許多獎,也翻譯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漂鳥集》,著有童書《吹奏魔笛的天使--音樂神童莫札特》與青少年讀物《吟詩的劇神--莎士比亞》。

她最近還出版了散文集《那一夜,與文學巨人對話》,以及散文加短篇小說集《天涯何處無芳菲》。

三日那天,她在勒星頓中文學校以「音樂﹐ 文學 與人生」為題的講談,侃侃而談貝多芬與莫札特的成長經歷,有如轉述這兩位音樂天才的傳記,然後才指出,他們雖然都經歷過坎坷人生,但因為面對人生的態度不同,在音樂上也有不同的表現,和人很難相處,對人嚴厲,自己也不快樂的貝多芬,諸如第九號交響曲等,很有戰鬥精神,氣魄十足,而莫札特則有如長不大,人生充滿樂趣的天使,他的音樂也陽剛,乾硬、清澈,幽雅,沒有怨氣。

張純瑛訪波期間,還在沙朗中文學校、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的藝文小集做了兩場演講。

圖片說明:

勒星頓中文學校副校長李政欣()送紀念品,該校T恤一件,給作家張純瑛。(菊子攝)

王德威主持跨領域文化研究

哈佛大學「跨領域文化研究工作坊」 (The Cultural Studies Across Borders Workshop)的「亞洲現代化: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公眾知識分子」(Asian ModernitiesThe Public Intellectual in a Globalizing World)座談會,八日下午吸引了四、五十人出席,連講室外都擠了不少人。

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教授王德威(右一起)主持的這場講座,主講人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前「讀書」雜誌總編輯,目前在紐約大學(NYU)擔任訪問學者的汪暉,南韓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韓國近代史助理教授、目前也是哈佛燕京學社聯席研究員的Taek-gyun Park,以及「哈佛大學出版人文學科」(Humanit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執行主編華特斯(Lindsay Waters)

由於汪暉也是2003年出版的「中國新秩序:轉型中的社會、政治及經濟( China’s New Order: Society,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ransition)」一書作者,哈佛大學出版社還將出版他的另一本書「現代思想在中國的崛起(The Rise of Modern Thought in China )」,包括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的傅高義,都對這場講座持高度興趣,夾雜在聽眾中專心聽講。(圖與文:菊子)

星期六, 11月 10, 2007

「夢尋金陵」民樂歌舞豪情夜 精采演出逾千觀眾叫好





亞洲文化傳媒集團主辦的「夢尋金陵」民樂歌舞豪情夜,八日晚在約翰漢考克廳令上千名觀眾為演出叫好。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殷秀梅的壓軸演唱,搏得的掌聲最為熱烈。

當晚經觀眾一再安可要求,讓表演延到十點廿分才不得不散場。

許多觀眾邊緩步離場邊忍不住稱讚殷秀梅到底是國家一級演員,一開口就是不同凡響。同樣是國家一級演員,來自還軍政治部歌舞團的著名男高音呂繼宏,雖然歌藝也好,但他穿著一身規規矩矩的深色中山裝,和穿著粉紅綢緞蓬蓬裙,披著深紅色透明絲披肩的殷秀梅比起來,自然沒那麼討好。

八日晚安排了的表演節目,共有十三項,除前述兩名嘉賓演唱者外,全由南京民族樂團、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包辦,其中許多都是在座觀眾耳熟能詳的曲子,包括「我是中國人」,「咱老百姓」,「我愛你塞北的雪」等。

當晚的節目包括民樂合奏,錢琳、朱虹的女聲獨唱,任潔的古箏獨奏,楊積強的胡琴聯奏,還有江南風格、音舞畫、雙人舞,溜溜的康定舞蹈,謝繼群的笛子與隨景宏的嗩吶等,曲音時而優揚,時而明快。

其中楊積強演奏二胡時,頭部隨著手指符音的抑揚頓挫而昂起、搖晃,頗有緊扣人心的味道。

在中央電視台2007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贏得節目一等獎的「小城雨巷」舞蹈表演,也是一出場,就引得不少觀眾,顧不得演出時不可用閃光燈的一般規定,先搶鏡頭再說。

星期五, 11月 09, 2007

南京暴行太沉重不容忽視

年輕學子聽講座 探討歷史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哈佛大學瑞德克莉芙華人學生會(Harvard-Radcliffe Chinese Students Association)()日下午舉辦「二次世界大戰時隱藏在亞洲中的恐怖(THE HIDDEN HORRORS OF WWII IN ASIA)」紀念南京大屠殺七十週年座談會,五、六十名年輕學生為瞭解歷史出席。

昨日下午座談會的講者,分別為「南京暴行(The Rape of Nanking)」一書作者張純如的父母,張紹進及張盈盈,以及於2005年出版了「人性污點:隱藏著的日本生化戰歷史(A Plague Upon Humanity: The Hidden History of Japan's Biological Warfare)」一書的Daniel Barenblatt

因不滿「竹林遠處(So Far from the Bamboo Grove)」一書,有讓人以為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戰受害者的誤導讀者之嫌,在波士頓挑起反對公校把該書列為教科書的韓裔家長,昨日也出席座談,指陳該書雖然故事感人,但內容失實。最不應該的就是讓小孩子以為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

據說,這本書在中國和日本都是禁書,但在波士頓卻被列為公校教科書多年,直到今年一月,才因韓裔家長反對,引發波士頓環球報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也出面指陳該書內容不符史實,乃陸續有麻州天主教紀念中學等學校宣佈停用。在韓國,則有自由撰稿人翻譯了這書,以「橫子的故事」一名發行。

該名韓裔家長表示,她是因為兒子的反應,陸續找了許多有關二次世界大戰的書,找到七三一部隊生化戰的書,以及張純如的這本「南京暴行」。她表示自己每晚只能看五到六頁,就因為內容太過殘酷,無法繼續。

張純如的父親張紹進,昨日說明了張純如撰寫「南京暴行」一書的源起,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則強調,要把「南京暴行」的真相傳遞出去,就不單只是要讓中國人知道,更要讓主流社會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章雜誌等都多做報導。

張紹進表示,他和太太張盈盈當年都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也做過學生會幹部。他自己正好在1937年出生,父親又是當年上海泰昌市市長,以致於家中對相關歷史特別關注。他小時候在飯桌上聽到許多故事。他們家在19491951年間搬回南京住時,地方報章就已刊登了許多照片、文章。他說,張純如書中的許多圖片,其實早就在報章上出現過,並不是她特意找來要慫人動聽的。

張紹進也指出,張純如小時候一度有意要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但當時她還只在唸小學,找不到相關資料,擱置以後,也就忘了,是長大,做事之後,聽說加州有人在拍和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影片,才又和這一題目連繫上,並一頭栽了下去,從美國國會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屠殺時期的倖存者,以及一名當年主管安全區的德裔軍人等處,搜集來許多資料。這些資料令到她決定,即使書寫成了不賣錢,她也要完成它。

()晚七點半,由美國在線(AOL)副總裁Ted Leonsis製作,奧斯卡(OSCAR)紀錄片導演獎得主Bill Guttentag Dan Sturman所拍攝的「南京」一片,將在約翰漢考克廳 (John Hancock Hall)的後灣活動中心(Back Bay Events Center),做波士頓市首映。門票十元、十五元及五十元,收入捐做贊助美國中學判老師到中國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教育基金內。查詢可洽617-484-0036617-332-9350,或上網http://nanking1937.com,查詢電影 http://imdb.com/title/tt0893356/

圖片說明:

「南京暴行」一書作者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右二起)、父親張紹進,以及撰書描寫日本生化戰歷史的Daniel Barenblatt等人是昨日講座的主講人。(菊子攝)

韓裔家長舉著「竹林遠處(So Far from the Bamboo Grove)」這本書表示,是孩子的反應,促使她發現該書內容與史實不符,令人不滿,也進而促使她讀到張純如的「南京暴行」一書,並深受感動。(菊子攝)

麻州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市長

波士頓華埠聞人陳毓禮透露,麻州的第一位華人市長,是19601970年代之間,在麻州郊區阿圖勃洛(Attleboro)市當選為市長的Kai Kwong Shang

陳毓禮表示,已過世的Kai Kwong Shang在美國出生,有二名兄弟,九名姊妹。但Kai Kwong Shang和數名兄弟姊妹都是華裔父母的領養子女。據悉原姓司徒。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主席張黃玉鶯的丈夫,和Kai Kwong Shang其中一名還在世,住在拉斯維加斯的姊姊熟識。(文:菊子)

星期四, 11月 08, 2007

昆士新市長柯奇將關注市府亞裔員工少情況

(本報記者菊子昆士市報導)今年一月辭去年薪九萬元的昆士市公園局局長職位,抱著破斧沉舟之心競選的柯奇(Thomas P. Koch) ,六日果然以約2050票,贏得選舉,將於明年一月成為昆士市第三十任市長。

和昆士市現任市長威廉范蘭在2001年時以僅17票之差,擊敗當年的在位市長席茲(James Sheets)相比,差距可不算小。

昆士市愛國者報指這場選舉,是昆士市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次市長選舉。截至十月十九日,威廉范蘭已花了廿九萬元,柯奇則花了十七萬四千元。

柯奇六日晚和支持者大事慶祝後,昨()日一早就回到位於漢考克街六百八十號,和美國華人聯合總會會址幾乎是斜對門而立的競選總部,交待任務,也親切的和到訪恭賀的市民閒話家常。

他帶著一臉燦爛笑容表示,他將和太太共進午餐,然後安排休假一段時間,再回來詳細策劃交接團隊的事。

柯奇表示他關注的是和全體市民福址有關的問題,但在回答本報有關市府內亞裔員工比率太低的提問時,他強調上任後,會著手處理,設法令市府內工作人員的比率和市內人口組成比率相若。

圖片說明:

甫當選昆士市市長的柯奇,站在他的競選總部「湯姆有個計劃」的標語牌前,笑說他的確有重整昆士的計劃。休假回來後,他會和交接團隊仔細商量。(菊子攝)

麻州大選今年投票率低 華裔候選人幾家歡樂幾家愁

黃素芬當選麻州首名華裔女市長,和父親合影。(周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今年的選舉只是市鎮層次,加上下大雨,麻州各地的出席投票率都很低。但今年卻是麻州內華裔候選人最多的一年,包括一人選費奇堡市長,牛頓市、昆士市各有兩人競選市議員。

選舉結果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費奇堡市告捷,黃素芬為華人增光,成為麻州第一位華裔女市長。坊間曾有傳聞,一九六零年代時,馬勃洛夫市(Marlborough)市曾有一名華人市長,也有人說因為該市長是經由市議員互選產生,不是由選民直選出來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但該市書記部一名七十多歲的員工表示,該市從未出過華人市長。是否有這麼回事顯然還待考證。

牛頓市的結果,曾參選麻州參議員,後來轉戰牛頓市市議員失利,今年捲土重來的談繼欣,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的,以八十七票之差險勝,成為牛頓市的新市議員。

競選連任的牛頓市市議員馬惠美,則不幸以七十三票之差,敗給贏得4096票的競爭者LEONARD J GENTILE

           得選出十六名不分區市議員,八名分區市議員,共廿四名市議員的牛頓市,今年共有51,719名登記選民,卻只有8,899人出席投票,投票率僅約17%

            在昆士市,五萬多名登記選民中,約二萬二千人出席投了票。參選市議員的兩名華人,不幸都告敗北。參選不分區市議員的伍國光,在五名候選人中敬陪末座,得5753票,和得票最高者Joe Finn13082票相比,約僅為其一半。三度參選,並從不分區市議員轉戰第六區市議員的梁戰士,雖然許諾將把市議員薪水捐出來為市民服務,但僅得1618票,和在位者麥南米(Brian McNamee)的得2722票相比,差了一千多票,輸得也很慘。

           在波士頓市,六日的出席投票率,跌到近廿年來的最低點,只有13.6%的登記選民出席投了票,尤其是市內居民大都不是白人的社區,出席投票率更低,而南波士頓、西洛士百利,以及多徹斯特內的白人,投票率卻奏增,以致於波士頓市內唯一的一名拉丁裔市議員阿若約,跌出四強之外,也失去了市議員席位,由去年參選未成,今年捲土重來的西洛士百利(West Roxbury)區律師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擠上不分區市議員席位。

波士頓市唯一的亞裔市議員尹常賢,則排名第三的成功連任。

廿八歲黃素芬 當選麻州費奇堡市長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麻州繼今年年初選出第一位非洲裔州長後,六日又再創記錄,選出麻州的第一位華裔女市長,年僅廿八歲,父母來自廣東及香港的費奇堡(Fitchburg)市新市長黃素芬。

最令華人同感驕傲的是,黃素芬從無參選經驗,更只是在五、六年前才搬進費奇堡,卻一舉奪得74.2%的選票,擊敗已連任四屆市議員的費奇堡政壇老手,在費奇堡已住了四十五年的發展商唐納利(Thomas Donnelly)

費奇堡市書記費瑞爾(Anna Farrell)()日表示,有部份選民是否具投票資格還待確定,預定今()日才公佈正式結果。但由於兩名市長候選人的得票數差距太大,黃素芬已篤定當選市長。

費瑞爾也說明,該市總共有20338人登記為選民,但只有7898人,約39%的登記選民出席投了票。其中黃素芬得5863票,唐納利得1948票。

黃素芬六日晚和家人及親朋好友在Cafe Destare餐廳慶祝後,昨()日一早就馬不停蹄的開始工作,要確使費奇堡市民清楚,她在醫療健保、能源及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三大訴求。

六日晚她在慶功宴上向近百名出席者表示,她的獲選,代表著工廠一間間關閉,維多利亞式大屋一間間遭遇板封屋命運的費奇堡市需要改變,而她能預見,科技公司、年輕專業人員的進駐,將重整市內華廈,以及納殊華河上的文娛風采。她說費奇堡市民以選票選擇改變,選擇精力充沛的領導者。

她六點半就開始接受費奇堡地方廣播電台WEIM AM1280的訪問,接著再率義工團到街頭舉牌,感謝市民支持。然後就得應付一連串的各界媒體訪問,還又抽空趕到波士頓市,和麻州眾議員一起代表費奇堡市,出席表揚費奇堡市消防員的活動。她甚至還馬上就應邀為餐廳開幕剪綵。

為黃素芬安排行程的競選經理蓋瑞沙瑞拉(Gary Sarila)表示,包括希拉莉克林頓競選陣營,聯邦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辦公室,麻州州長派區克辦公室等,六日晚都打電話來道賀。過去十二小時內,他們也接獲不下廿宗,請黃素芬擔任演講者,或做嘉賓,出席慈善籌款活動等的要求。昨晚,她還和費奇堡市文化聯盟,經濟發展協會等機構開會。

黃素芬的父親,劍橋市五月花餐廳股東之一的黃健波,昨日掩不住心頭的興奮。他說,六日晚八點多,他們獲悉黃素芬當選後,他第一個電話先打去通知在紐英崙醫院任傳譯部主任的弟弟黃健文。他們一家人,除了在北卡州的二兒子黃子明外,他和太太郭碧儀,大兒子黃子光,都在慶功宴會場陪黃素芬,一眾人慶祝到十二點才散。

談到黃素芬,他說從未想到過黃素芬會從政,也對她的竟能打贏在位四任的資深市議員,感到意外。但眼見六日晚到賀眾人把慶功餐廳擠得水洩不通,黃素芬還得站到椅子上去發表當選宣言,心下的高興,不在話下。他笑說,黃素芬小時候就很堅強,很有自信心,玩遊戲也一定要玩到她贏才肯罷休,她上大學時還選修了國際關係課,對她的從政應該都很有幫助。

()日,黃素芬還將到波士頓出席民主黨全國大會的麻州分會活動,並到黃素芬的母校,波士頓大學,接受「BU今晚(BU Tonight)」的訪問。

黃素芬將從下週起,開始挑選她的交接團隊,為進駐市長辦公室及早做準備。

圖片說明:

CC110707A-1

黃素芬()當選費奇堡市市長,成為麻州第一位華裔女市長。她的父母黃健波、郭碧儀都開心不已。(圖由黃素芬競選團隊提供)

CC110707A-2

當選費奇堡市市長,成為麻州第一位華裔女市長的黃素芬()和母親郭碧儀、哥哥黃子光。(圖由黃子光提供)

CC110707A-3

當選費奇堡市市長,成為麻州第一位華裔女市長的黃素芬()和父親黃健波。(圖由黃子光提供)

CC110707A-4

當選費奇堡市市長,成為麻州第一位華裔女市長的黃素芬()和母親郭碧儀。(圖由黃子光提供)

麻州家庭看護助理加入工會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 麻州家庭看護助理(home healthcare aides)()日經由投票,正式決定加入服務業員工國際工會(Servic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

麻州共約有二萬二千名家庭看護助理,其中六千六百人以郵寄方式參與投票,結果94%贊成,僅353票反對。

這一投票結果,將容許1199SEIU代表目前透過醫療補助(Medicaid)項目下麻州健康(Mass Health)來支薪的麻州家庭看護們,就薪資、福利、在職訓練等,和麻州政府協商。

包括波士頓市長馬連奧,麻州參議員Steve Tolman,麻州眾議員Kevin Honan,以及剛當選為波士頓市奧斯頓布萊頓鎮市議員的Marc Giommo昨日都出席宣佈會,以示支持。

馬連奧表示,在波士頓市的就業人口中,每六人就有一人在醫療業界工作。其中的家庭看護人員幫助了許多有需要的人,得以居住自己選擇居住的地方,但這些人卻連基本的休假等福利都沒有,薪資也不足以養家糊口,顯然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何況紐約做得到,波士頓當然也可以做到。

工會人員表示,他們的下一步行動是組成協商委員會,希望能在一個月內和州政府的家庭看護品質協會坐下來談。

所謂家庭看護助理,是個別病人或其家庭成員僱來協助洗澡,喂食、煮飯、購物等雜項工作的人。

麻州在去年六月通過法令,准許家庭看護助理組織起來,成為一議價組織(bargaining unit)

根據市府的新聞稿,SEIU 有一百八十萬會員。其中的1199SEIU擁有三十萬名員工及退休成員,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地方工會組織。加上這批醫療護理業員工後,該會在紐英崙地區的會員陡增至十七萬七千名。

該會最近也在推動波士頓教學醫院容許員工成立工會。

該會通訊主任Jeff Hall表示,雖然該會並無統計數據足以顯示有多少亞裔可因此獲益,在麻州醫療業的工作人員中,亞裔佔有不小比率。


精美圓點襪子大樓發展商強調誠意

社區爭福利 問捐獻金計算方法

付現金或建可負擔住宅,數目是怎麼計算的?波士頓市府的包含性區域規劃法(Inclusionary Act),昨()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月例會中受到社區人士質疑。

京士頓街120號大樓發展商奧瑞朗(Ori Ron)()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月例會做說明時,第一次就發展計劃中的可負擔住宅撥款部份,做了較詳盡的說明。

奧瑞朗強調他尊重華埠社區意願的誠意,指出照波市府包容性區域規劃法的規定,發展商有數種選擇,一為在所蓋大樓內撥提13%的建成單位供做可負擔住宅,一為在所蓋大樓以外地方,擇地提供所蓋大樓15%的可負擔住宅單位,另一選擇為以現金抵繳應提撥的可負擔住宅單位,每一住宅單位約為廿萬元,視乎當時市價可賣得價格而定。

奧瑞朗指出,如果他選擇提交現金,這筆款項就會交進波士頓市蓋屋基金(housing creation fund),華埠未必能得受其益。

奧瑞朗表示,在籌備此發展計劃期間,他經常在華埠街頭聽取民意,不但京士頓街120號的高度,由原定的325呎降到299呎,設計上向後退縮,給華埠公園更廣闊天空,取消華埠公園和大樓之間原應蓋建的分隔牆,猶如使華埠公園加大二千平方呎,在華埠公園內的假山、流水處,把大樓的外牆做螢光式設計,以增加華埠公園一帶的明亮度等。更重要的是,為照顧華埠對可負擔住宅的需要,他們特地在原本已購的兩塊地之外,再向紐英崙中華公所協商,買下公所的停車場,併成一塊有六千四百平方呎的大地塊,再和華人經濟發展協會合作,發展百分之百的可負擔住宅,而且可負擔程度達到區域中位收入的30%60%。藉這種做法,他們可為華埠提供四十七個可負擔住宅單位,較他為遵循市府規定所需提交的廿七個單位,多了近倍。他也特地指出,自由廣場大樓和信義大樓所提供的可負擔住宅數加起來,都還不如此一發展計劃所帶來的可負擔住宅數量多,可負擔程度也遠不及華經會的計劃。而自自由廣場大樓(現名為拱石大樓(Archstone)),以及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蓋的信義大廈,都高約三百呎。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為此發牢騷,指波士頓市府未訂定詳細的計算標準,發展商實際上應做出多少「貢獻(contribution)」,很不明確。她認為若照市值計算,發展京士頓街120號的北美乞臣集團(Hudson Group North America),應為社區提供價值七百萬元的貢獻才對,但發展商奧瑞朗的計算,卻是這五百萬到七百萬元已較波市府規定的要求,高了一倍。

駱理德也在會上表示,她支持華人經濟發展協會百分之百可負擔住宅大樓的發展計劃,但卻不贊成京士頓街120號廿七層樓的高度。

奧瑞朗在回答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蓮提問的,京士頓街120號是否必需蓋得那麼高,才能為華埠社區提供他所提及的「福利」時,他簡單的答說「是」。

華埠社區聯盟執委梅雪嫻要求奧瑞朗考慮一旦施工,需為華埠創造工作機會。奧瑞朗也爽朗允諾,只要華埠社區給他有關資料,他會進一步研究。

昨日在會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蓮也向與會者報告,希望華埠社區聯盟能恢復青少年委員會,以推動為華埠內的青少年辦理更多有意義的活動。她也宣佈該中心新聘Varsha Ghosh為營運主任(Director of Operation)

圖片說明:

北美乞臣集團發展商奧瑞朗(Ori Ron)(右一),昨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月例會中向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蓮()等人說明發展計劃蓋況。(菊子攝)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蓮()呼籲恢復青少年委員會。(菊子攝)

星期三, 11月 07, 2007

融合舶來觀念與傳統 柯偉林以歷史論中國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柯偉林(William Kirby)三日在「中國畫:廿世紀及未來(Chinese Paint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Beyond)」講座中,綜談中國近代變化,指中國正從以科學富國,轉向人文興國之路等的觀察,搏得全場熱烈掌聲。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配合在賽克勒博物館 (Arthur M. Sackler Meseum)舉行的「重新定義了的傳統(A Tradition Redefined)」畫展,三日舉辦了一整天的講座,請來柯偉林講中國跨入廿世紀的歷史,獨立學者暨畫家,前蘇富比中國部主任張洪講1950-2000一場中國文化課,台灣中研院史哲所研究員顏娟英講中國畫在台灣的傳統轉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藝術史教授Julia F. Andrews講中國畫在中國大陸為革命重造傳統,以及紐約亞洲學會博物館主任Melissa Chiu講用水墨做的中國現代藝術實驗等,頗有藉藝術看中國歷史、文化轉變的味道。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柯偉林以「中國廿世紀的歷史教訓」為題的講談,數度令聽眾為他的幽默比陳失笑,結束時更為他的研究深入,講談清晰鼓掌歷久不歇。

柯偉林一開頭就指出,就像畫展的探討國際化對中國水墨畫的影響一樣,作為一個國家,中國也歷經「外國」的影響,但跨過廿世紀,中國仍然屹立,欣欣向榮,已自我證明了它不只國際化,更是現代化的國家。

他舉例的說,自己1987年時訪問上海,眼見當時的上海,只不過一街之隔,就有極現代與極古老,讓人覺得恍如隔世的巨大景觀差距,聽著當年上海接待他的人誇言,廿年後,上海會是中國的紐約時,還嘴上不說,心下嘀咕怎麼可能,但最近他重訪上海,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一系列的摩登高樓,卻已在黃浦江畔蓋了出來,令他汗顏的要為當年的輕乎道歉。

但他也在講談中提問,跨入廿世紀後,中國人意味著什麼(What it meant by Chinese in 20th century)?他說,就有如台灣所證明的,中國及中國人隨著他們和世界的互動轉變。但什麼是中國,中國又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至於「中國」這名稱,根據他所知的梁啟超考證,其實是外國人叫出來的,在「中國」之內的人民,尤其是窮鄉僻壤的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大國」。

柯偉林說,中國其實是一個很新的國家,在大清以前,一直都是帝國、皇朝。

他打趣說自己辦公室的門口,掛著一幅慈禧太后像。有一次一名中國大使來訪,問他為什麼要掛慈禧這壞人的像,他故意說,掛來當提醒,因為要不是慈禧,中國不可能保持為一個完整國家,留給下一代。

柯偉林也笑談,在中國成為一個新國家這條路上,哈佛大學也曾有貢獻。那是在袁世凱掌權時,他要求哈佛大學教授草擬民主、帝制兩份憲法做參考,但大家都知道,袁世凱後來選擇了帝制。

從袁世凱,柯偉林談起,中國雖有好男不當兵這樣的士大夫觀念,但所有的重大政治變遷,卻全都取決於軍力。藉著幻燈片,柯偉林讓聽眾看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的照片,邊講述他們的地位得以穩固,全奠基在軍力上,就連最接近當下年代的天安門廣場事件,也結束在軍力鎮壓下。

從這些元首,柯偉林也衍伸到,中國迄今仍有「元首」統領,在上位者不能和平民百姓分享權力的問題(inability to work with civiliansto share power)。從孫中山起,到現在的胡錦濤,以及中國政治局常委成員等的全是工程師出身,顯示出中國在過去這些年間,都處於建設期,講究國家組織化,社會工業化,事務科學化,但也在講究富強之際,流失了藝術、人文價值觀,變得不夠文明。

在講談之末,柯偉林笑說,中國大陸近年來,毛澤東雕像漸漸消失,孔子像陸續重新出現,整個國家有從講究科學、富強,轉向追求人文精神之勢,或許孔子所謂天道一統的日子不遠。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柯偉林透露,他已應邀,將赴歐講談同一主題,預定返美後再整理出版,估計二、三個月後可面市。(菊子攝)

連戰羅州演講 URI高規格接待

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國民黨主席的連戰,昨()晚應邀為羅德島大學的「中國崛起」精英系列講座演講,吸引了六百多人出席。

羅德島大學為邀請連戰,安排了高規格的接待,不但有長禮車接送連戰與連方禹,曾任駐美大史的陳錫蕃,以及隨同、保鑣等一行九人,還安排他們住進四季酒店。

六日下午,連戰等一行人抵羅德島大學後,先由精英講座共同負責人,以及羅大孔子學院院長馬燄陪同,參觀了羅大擺設得古色古香的孔子學院,送了兩百冊包括他祖父連橫所撰「台灣通史」、他自己寫的「改變才有希望」等書之外,也欣賞了一段介紹羅大的影片。

羅大校長Robert L. Carothers向連戰說明該校設立了全美唯一的「中國工程師系」,馬燄則向連戰介紹孔子學院的成立宗旨,是要傳揚真正的中華文化。她也提及下一個大計劃是「鄭和研究」,希望能證明鄭和比哥倫布還早發現美洲。

該校華人學生會會長學生楊安,也向連戰介紹該校華人學生約有一百廿人左右,校內華人教授比例頗高等情況。

出席接待的羅大華人教授包括天然資源系的王野喬,商學院的林秉璇。羅大商學院副院長陳紹寬則因授課關係,晚上演講時才出席。

昨晚在演講之前,羅大校長並在官邸宴請連戰等一行人。獲邀出席者包括羅德島州副州長Elizabeth Roberts,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楊國棟夫婦,經文處新聞組組長王麗珠,秘書袁佐鈿,以及羅德島華人協會會長馮偉杰、理事葉超、吳子平等人。

圖片說明:

德島大學校長Robert L. Carothers(前右五)和孔子學院院長馬燄,在演講前,先宴請連戰、連方禹(前右三、四)夫婦,並邀一眾嘉賓做陪。(菊子攝)

星期二, 11月 06, 2007

慈濟愛心日 照顧你健康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慈濟愛心健康日」的醫護人員及義工在活動結束後合影留念。(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牛頓市報導)今年以老年人為對象的「慈濟愛心健康日」活動,三日雖然面對風雨挑戰,仍有近百人趕到牛頓市的海德Hyde)社區中心,接受流感預防針注射,腎功能檢查,聆聽健康講座,向醫師、社工提問。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負責人陳祥達表示,鑑於坊間有人反應,健康日活動舉辦地點,交通不夠方便,他們將考慮明年舉辦兩場,一場在郊區,一場在華埠市區,以儘量照顧有需要的人。

慈濟人醫會波士頓負責人陳光偉表示,今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安排了八場醫療講座,邀請到塔芙茲大學醫學院學生張禹崴、汪秀梅,來自台灣的醫師黃鈞蔚、吳思亮,以及波士頓本地的許瑞芸、劉皓行等醫師,依序講談中風的徵兆、常見的中老年人眼疾,憂鬱症的徵兆與治療,老年癡呆症的徵兆與記憶衰退,食物營養,養生之道等。

他們也特地邀請了牙醫師蔡安一,內科醫師李柏勳、袁春生、周立,藥劑師黎美惠,社工簡淑玲等人在現場提供諮詢服務。陳光偉指出,包括李豐、呂宗禧等醫師在內,現場光是醫護人員就有廿多人,再加上數十名義工,他們的服務絕對有品質。

當天應邀擔任醫療講座主持義工的金兆民表示,他既驚訝於大波士頓竟然有這麼多年輕的華裔醫師,另一方面在一旁每場醫療講座都聽的,還真學到不少知識。

其中他對許瑞芸醫師所談到的炒菜油,其實有分低、中、高溫,印象最深。許瑞芸表示,並不是每一種油都適合用任意的溫度來炒菜,用的不妥當,可能會炒出含毒素的菜。所以買油時,不妨多看一下標籤。

許瑞芸在講談中提到的另一顛覆一般人觀念的說法是,喝牛奶要適量,多喝反而會容易染上骨質疏鬆症。另外台灣女生患乳癌的年齡越來越低,和台灣的木瓜牛奶,珍珠奶茶之類的飲品,流行得太過氾濫有關。

三日當天,參加健康檢查的民眾,一進門就有蔡靜薇、蔡群霞、長金滿等義工招呼,安排報到,再依序填表、量身高、體重、體溫、血壓、血糖、驗血、驗尿,再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或向各科醫生諮詢各人的身體問題。

陳光偉表示,活動結束後的結算數目為,共有八十六人出席參加健康檢查,其中接受流感預防注射及腎功能檢查的各五十八人。

全國腎臟基金會的地區項目經理Andreo SSavisky表示,根據他們的經驗,參加檢測的人,60%都有或多或少的腎臟問題,及早檢測對身體很有幫助。一名黃姓參加檢查者也說,聽參加過檢查的人說,全國腎臟基金會做出來的檢查報告,比他們自己的醫生所給的報告還詳盡,所以她也特地來參加檢查。

圖片說明:

在布瑞根婦女醫院任職的許瑞芸()醫師,以及來自台灣的吳思亮醫生三日在醫療講座中回答問題。(菊子攝)

牙醫師蔡安一在會場為參加者檢查牙齒,提供專業意見。(菊子攝)

醫療講座主持人金兆民(右一)請聽眾鼓掌謝謝講者吳思亮醫師。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左一)也在旁聽講。(菊子攝)

美三大藝術館主任師事李鑄晉

第一個在西方開設中國藝術課的堪薩斯大學教授李鑄晉。(菊子攝)
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東亞部主任毛瑞(Robert D. Mowry)主持「重新定義了的傳統(A Tradition Redefined):李鑄晉所收藏的1950-2000現代與當代中國水墨畫展」的開幕講座會議。(菊子攝)

哈佛檢視中國水墨畫近五十年變遷

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 (Arthur M. Sackler Meseum)與鳳凰藝術博物館(Phoenix Art Museum)合作的「重新定義了的傳統(A Tradition Redefined):李鑄晉所收藏的1950-2000現代與當代中國水墨畫展」,三日以一整日的講座,為展覽揭開序幕。

預定展至明年一月廿七日的這一展覽,共有分成五類的五十一件畫作,讓觀眾得以檢視在19502000年間,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其他地區的中國水墨畫家,因為地域、環境不同,面對來自外國的藝術形式時,有不同的限制,在繪畫風格與技巧上,呈現出怎樣不同的表現。

策劃這一展覽的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東亞部主任毛瑞(Robert D. Mowry)三日在講座開幕式中指出,這是藝術界第一次把中港台及「海外」的中國水墨畫作同室展出,同時籌辦這一展覽的三名藝術館長(curator),包括他自己,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主任朵斯基(譯音,Alan J. Dworsky),以及鳳凰藝術博物館的貝恪(譯音,Janet Baker)都曾就讀堪薩斯(Kansas)大學的中國畫系,追隨李鑄晉學習,展出的作品,不但全是李鑄晉的個人收藏,又大多數是畫家本人題字送給李鑄晉的真品,使得這一展覽格外有意義。

毛瑞也指出,1975時李鑄晉在堪薩斯大學開授現代中國藝術課,他大概是西方第一個開授此課,並開到博士班程度的教授。

這次的展覽分五大分類。「根拔了的傳統」(Tradition Uprooted),展出1949年後離開中國大陸的知名畫家作品;「抽象化的傳統」(Tradition Abstracted),展出1949年後,在台灣積極嚐試把西方現代畫法融進傳統的中國抽象畫的那些畫家的作品;「擁抱傳統」(Tradition Embraced)展出在中國大陸境外作畫,但積極設法保存並擴展中國水墨畫風格等畫家的作品;「重新堅持傳統」(Tradition Reasserted)展出來自中國大陸,接受了共產主義價值觀,但堅持中國傳統畫法概念畫家的作品;「轉化的傳統」 (TraditionTranscended)展出無法嚴格歸類為傳統或現代畫家者的作品。

「重新定義了的傳統(A Tradition Redefined)將在賽克勒博物館(485 Broadway, Cambridge)展至明年一月廿七日,之後開始巡迴展覽,先轉往鳳凰博物館,從六月廿八日展至九月十四日。再到佛羅里達州的諾頓(Norton)藝術博物館,以及堪薩斯大學的史班塞(Spencer)藝術博物館等地展出。

另一場免費的相關講座為十二月十五日早上十一點,中國藝術部助理主任Mellisa Moy主講。

哈佛大學博物館門票九元,持哈佛大學證件或劍橋市公共圖書館證,以及十八歲以下者免費,查詢可洽617-495-9400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少數族裔票影響大局 昆士市市長選舉華裔受重視

(本報記者菊子昆士市報導)十一月六日是麻州各地市鎮的大選日子,對華裔來說,選情最值得關注的,除了費奇堡市選市長的黃素芬之外,就是昆士市的兩名華裔競選市議員了。

不過昆士市內亞裔人口增加到一萬七千人,選民登記人數增加到佔總登記選民數9%的事實,促使今年面對格外緊張選情的兩名昆市市長候選人,不但各自在競選陣營中都招納了華人助選員,印製中文的文宣資料,一起出席由華人主辦,以華人為對象的選民論壇,還都分別在中文報刊上登了廣告。

去年的選舉,層級高達州長,昆士市有約五千名亞裔登記選民,但實際出席投票者,記錄上約僅一千兩百人。

今年的選舉,層級並不高,就連非亞裔出席投票的熱情也不見得夠,兩名市長候選人,都不看好亞裔的出席投票率,但由於彼此的競爭激烈,也都不敢輕視亞裔選票可能發生的左右選情力量。

兩名市長候選人日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分別列舉了他們的華人助選員陣容,以及他們所熟識的華人。

昆士市現任市長威廉范蘭指出,在他當選市長以前就認識的昆士市警察余忠群,無疑是他和亞裔社區之間的最佳橋樑。其他人包括昆士亞裔協調會的董事們,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碧樹長青中心主任譚秀婷,以及擔任昆市市民服務工作的黃立輝。昆士市警察局的亞裔聯絡員蔡熙也被他列為瞭解亞裔社區的橋樑之一。

威廉范蘭還指出,黃鷹立也很支持他。國泰銀行的新英格蘭區總經理葉俊年,他也很熟。不過他指派聯合銀行新英格蘭區總監董繼中擔任昆士醫院董事會董事時,董繼中和葉俊年還都是美洲銀行的同事。

威廉范蘭迄今一共在位六年。他憶述自己在昆市長任內,前後聘用進昆市府的亞裔員工包括,已離任的市長助理王康珍,目前在任的一越南裔女士,兩名華裔警察陳立良、陳景林,以及市民服務部的黃立輝等人。在市府任職的還有一名亞裔聯絡員陳約翰(John Chan)

威廉范蘭認為,亞裔在昆士市內的能見度,的確越來越高,但在市府任職員工的亞裔比率,要一如人口中的族裔比率,恐怕還得要經過一段時間。

他強調,昆士市現在已是一個很多元化的城市,市府也在嚐試多聘用亞裔職工,其中他認為和維持治安有關的警察部門最重要,但符合資格的應徵者,人數常常不夠。他是動用了語言優先條例,才在去年增聘了兩名華裔警察,把昆士市內的華裔警察人數增加到五人。他表示,下一步將在增加講國語的警察之外,增聘女警。

今年一月辭去年薪九萬餘元的昆士市公園局局長(park commissioner)職位,專心參選市長的柯奇(, Thomas Koch)則表示,和他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就有好幾名華人,其中住在他斜對面的一對夫婦,更是全力在幫他助選。

其餘幫柯奇助選的華人,包括曾參與創辦昆士亞裔協調會,創辦昆士亞裔選民會,主持波士頓中文電視台達十餘年之久的邱潔芳,以及昆士市內目前唯一的一名華裔消防員黃永康。

柯奇也曾以黃永康的例子,指責威廉范蘭只做表面功夫。柯奇表示,既然黃永康是昆士市消防局內唯一能講廣東話的消防員,在昆士市亞裔人口比率如此高之際,不派黃永康駐守昆士市中心區,協助宣傳防火,卻把他調派到昆市偏遠地區,浪費人才。

柯奇也強調,自參選以來,他拜訪了許多老人公寓,也透過關靜儀等協助,到華樂中心向華裔老人拜票,聆聽他們的意見。其中最多人提到的一項是辦老人英語班,幫助好人家適應美國的生活,其次是加強學校與華裔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家長們知道,子女可參加學校內的那些活動等。

對於亞裔重視學歷,他自己卻只有高中畢業,柯奇強調他也重視教育,只是他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何況他在市府任職廿多年,也曾掌管市府預算大權,對市府各項工作實務,比威廉范蘭還熟悉,再說,昆士市也曾出過高中學歷的市長,政績有目共睹的絕不亞於任何其他市長。

圖片說明:

競選連任的昆士市市長威廉范蘭()和參選昆士市不分區市議員的伍國光()熟識,一部份原因是因為伍國光的妹妹是余忠群的妻子。(菊子攝,本報檔案照片)

德裔後代的柯奇表示自己絕對瞭解移民心聲。(菊子攝,本報檔案照片)

十一月六日的昆士市選舉,華裔候選人有參選第六區市議員的梁戰士。他強調一旦當選,要協助亞裔社區融入主流社會,要加強市府與亞裔市區之間的溝通,包括社區會議備傳譯,市府文件以雙語印行等。他也允諾捐出市議員薪資,設立辦公室,派員駐守,隨時為市民提供服務。(菊子攝,本報檔案照片)

昆士市要競選連任第六區市議員的麥南米(Brian McNamee)(左二),也有華裔支持者,包括昆市亞裔協調會副會長鄒毅(右一)、董事譚秀婷(右二)(菊子攝,本報檔案照片)

華裔捐款多流向現任市長

本報昆士市訊)昆士市的兩名市長競選人威廉范蘭及柯奇都籌款有方,但在爭取華裔捐款上,「西瓜偎大邊」的效應明顯。

據昆市愛國者報的報導,以及昆士市書記處的資料,柯奇(Tom Koch)在十個月內共籌得廿一萬九千元。昆士市愛國者報聲稱,他是昆士市有史以來,籌得款額最高的市長候選人,比已做了三任市長的威廉范蘭(William Phelan)還多。

不過,威廉范蘭的成績也不差,今年初時,他的競選財庫內還剩下十八萬九千元,後來再籌得廿萬一千五百八十四元,使他的籌款總額達到三十九萬一千元。

但他們兩人花錢的速度和籌款額度相似,到十月十九日的申報競選財務截止日時,威廉范蘭已花了廿九萬元,柯奇則花了十七萬四千元。

從捐款名單來看,威廉范蘭的華裔捐款者中,不乏華埠熟悉人士,包括余俊明、余忠群、胡運炤、譚秀婷、梅伍銀寬、梅佩凡、阮鴻燦、劉啟祥等,共計不下五十人,柯奇的華裔捐款者,有牙醫,有餐館東主等,但人數顯然少很多。

他們兩人都收到許多高達個人一年捐款額上限的五百元捐款。

威廉范蘭在發展商、律師及行業工會處最受歡迎,柯奇則在市府工會、家族朋友間最受歡迎。

柯奇的五百元,有來自昆士市警察局、消防局及公僕工會,教師工會首腦鼓勵教師們支持柯奇,但柯奇並未獲得多少來自教師的捐款。

威廉范蘭獲得的捐款,數以千計的來自昆士市外的工會,包括麻州警察。

星期日, 11月 04, 2007

黃素芬競選費奇堡市長 州議員、草根社團都支持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從波士頓到費奇堡(Fitchburg),開車要大概一個半小時才能到,但這已有243年歷史的城市,卻是最有希望出現麻州第二位華裔市長的地方。

年僅廿八歲,在北安多福(North Andover)出生、長大,2001年才搬進費奇堡的黃素芬,憑藉著她在費奇堡住了七年,曾任費奇堡重建局局長,推動過好幾項,包括縮短費奇堡和波士頓市間交通所須時間的工程建設等計劃,對費奇堡有深入瞭解,也有以此地為家的感情,才在今年四月毅然決定,參選費奇堡市長。

今年九月,黃素芬在費奇堡的初選中,贏得62.5%3425張選票,遠遠拋離得票最接近候選人唐納利(Thomas Donnelly) 1,228票,得票率 22.4%

最近這幾天,她又陸續獲得「費奇堡的驕傲(Fitchburg Pride)」,屋斯特(Worcester)「鄰居到鄰居」草根組織,以及麻州眾議員艾德瑞奇(Jamie Eldridge)的背書支持,選情持續看漲。

黃素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費奇堡是個不斷在變的城市,居民們都期望能有一股新力量來推動市政建設。年紀絕不是問題。她翻查過費奇堡市的歷史,大約在四十年前,費奇堡就曾出現過兩名很年輕的市長,廿五歲時當選的威廉費林(William Flynn) ,以及廿七歲時當選的大衛吉文汀(David Gilmantin)。其中一人在任時推動的廢水處理廠計劃,讓費奇堡市至今還受益。

雖然人口只有約四萬(2000年統計數據)的費奇堡市,白人就有三萬二千,佔了絕大多數,亞裔才不過1668人,華裔更是少到只有87人。但無論是環境、文化或經濟,居民們最關心的是,誰能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未來。費奇堡市議會中,已經有越南裔的Dean Tran當選了市議員,黃素芬在逐戶敲門,拜訪選民的過程中也感覺,族裔也不是問題。

黃素芬說,其實小時候在學校,她很清楚的看到自己與眾不同,父親當年的開餐館,放學後她總到餐館逗留或幫忙,又給了她機會體會中國文化與食物,所以她一直很自覺自己瞭解兩種不同文化的幸運,後來她進大學後修國際關係、政治經濟,也是希望藉以幫助其他人獲得同樣的機會。

黃素芬相信,一旦選民對她的支持像初選時一樣,在十一月六日時都投她一票,她一定可以很好的掌管市府的九千五百萬元預算,領導1200名市府員工,把市內的許多老舊工廠,改建成宜人的住家、辦公室,並改善運輸系統,把費奇堡開到劍橋市波特廣場(Porter Square)的火車時間,縮短到一小時以下,整個城市的就業機會、經濟及文化活動,都勢必更將興旺。

黃素芬的父親黃健波是劍橋市五月花餐廳的股東,母親郭碧儀是護士,一兄一弟分別是黃子明,黃子光,一人在北卡的生化公司工作,一人在波士頓的蘋果公司任職。

一旦競選傳捷,黃素芬競選團隊將於十一月六日(週二)晚八點半到十一點半,在320 Main St., FitchburgMA慶祝,歡迎各界出席。查詢可洽978-345-8683

圖片說明:

黃素芬和她的兄弟黃子明、黃子光。(圖由黃素芬競選團提供)

黃素芬的父母,黃健波與郭碧儀都為女兒敢於擔當,感到驕傲。(圖由黃素芬競選團提供)

黑貓中隊成員沈宗李現身波城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十月廿七日慶祝三十週年時,「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透過U2黑貓中隊倖存者之一的沈宗李,重現在主題為「真善美的人生」的這場會議中。

近百名出席聽眾,幾乎都聽說過故事大概,見到沈宗李站出來,馬上全都起立、鼓掌,向這位當年無名的英雄之一致敬。

高空偵察的黑貓中隊和低空偵察的黑蝙蝠隊一樣,當年都是機密層級最高的中美合作特殊單位。其中黑貓中隊更是由蔣經國直接授令衣復恩組建的隊伍。1990年代初期,張立義和葉常棣這兩名已編入陣亡烈士行列的黑貓隊員,竟然「死而復生」,這才傳出他們當年只是被俘虜,埋藏了三十多年的黑貓中隊神秘歷史,也才開始在台灣露出端倪。

但時隔又十多年後,這段歷史,仍然神秘,作家龍應台今年六月藉著她創辦的思沙龍與清華大學合辦「黑蝙幅在新竹/向勇敢的人致敬」活動,她在會中感慨表示,美國人為黑蝙蝠中隊架設了網路紀念館,中國人卻什麼都沒做,言下之意,中國人不尊重自己的這段歷史。

不過,這些年來,坊間陸續出版了黑貓中隊首任隊長盧錫良的《高空間諜》回憶錄,第一批 2隊員華錫鈞發表的《戰機的天空》,以及翁台生和包科克合著的《黑貓中隊-U 2高空偵察機的故事》,就連香港歌星劉德華都有一首「黑蝙蝠中隊」歌,這段歷史的神秘面紗才慢慢被揭開。

維基百科上現在也有記載,黑蝙蝠中隊有十五架飛機被擊落,約佔全隊三分之二的148名隊員喪生。根據衣復恩的傳記,黑貓中隊共有廿七名隊員完訓,五架飛機被擊落,陳懷、李南屏、黃榮北等三人喪生,葉常棣、張立義被俘,另有六人在訓練或非戰鬥任務中喪生,前後折損的U2飛機共十五架。

據說,當年空軍眷村有寡婦村之說,也就因為諸如黑蝙蝠、黑貓中隊的這些飛行員,很多人一上機後,就有去無回。

廿七日在會場上,沈宗李的兒子沈立威在介紹主講人時就忍不住語帶壓抑的指出,小時候他父親帶他去碧潭公墓,觸目驚心的,一座座墳塚,全葬的是十幾、廿幾歲的年輕人,比對現在的軍人,竟有人說總統是我的巧克力之類的話,實在讓人很感慨。

沈宗李當天放了一小段紀錄片,讓出席者稍為瞭解黑貓中隊的U2飛機、隊員、執勤情況等。他也拿了一架U2飛機的模型到現場,向座中眾人解釋,機翼長達32米的U2,是洛克希德公司出廠的高空偵測間諜機,飛得遠,可飛十四個小時,約6000公里,也飛得高,可達約23萬多米,機上的自動相機能把寬250公里、長3000多公里的地面景物拍成400018英寸見方的照片,能清楚辨認出地面的車型。當年季辛吉到大陸去談判,靠的就是U2拍回來的照片資料。

但他指出,U2飛機的結構很脆弱,大風一吹,就很容易歪,而且機翼太長,很容易偏離跑道。為了飛得遠,載的油又很多,如何平衡兩方機翼的載油量,都有很高挑戰性。當年受訓時,有過兩次失事,他也親眼看見一名同袍從基地起飛,機翼擦地,就陷身火海,一旁的他們只能乾瞪眼,愛莫能助的很難過。

沈宗李透露,當年美國為偵察蘇俄軍情,設計了F104,再製造U2等飛機,但因為趕工,設計並不理想,有美國機員因此摔機折損,引起輿論責難,美國為r繼續掌握戰情,才由當年和蔣經國很熟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台主任出面,促成U2黑貓中隊的成立。換言之,中國人的子弟去送死,美國人不會講話。

在回答當年他為何決定加入黑貓中隊的問題時,他笑著表示,當時年輕、天真,想著自己不會那麼倒霉,何況當飛行員備受豔羨很好玩。

圖片說明:

黑貓中隊中執行最多次U-2高空偵察任務的沈宗李,目前定居加拿大。他在中華專協年會中,以照片向出席者介紹他的當年同袍。(菊子攝)

星期五, 11月 02, 2007

華埠社區議會改選 席位多候選人少

(本報波士頓訊)華埠社區議會即將於十一月廿六日改選七名議員,但迄今還只有六人參選,居民類還少一名候選人。

華埠社區議會共有廿一名議員,每名議員一任三年,每年改選七名。今年將改選的席位,分別為商戶類一席,居民類兩席,機構類一席,組織類兩席,其他類一席。

截至目前為止,已向華埠社區議會提交候選資料的候選人,包括競選連任者在內,商戶類有曾經營花藝店的李崢嶸,居民類有住在大同村的黃國威,機構類有華埠主街主席余俊明、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組織員張冬,組織類有中華耆英會的梅麗梨,思能公司的崔永良,其他類有海皇醉瓊樓經理陳國航。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還未確定該如何處理這一候選人不足的情空

精美圓點襪子大樓改建 僑社關切

反對派多來自皮革區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波士頓重建局昨()晚為京士頓街120號及好事福、平安街可負擔住宅計劃舉行公聽會,皮革區、華埠等地居民大表關切,有不下七十人出席,表達意見。

出席者中,來自皮革區等地的西人明顯較佔大多數。來自華埠的包括華人前進會、華埠居民會,華埠社區議會等。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候選人何遠光也到場關切。

出席者在提問時,來自皮革區的人,有人表示贊成在合理範圍內,放寬樓宇高度的限制,但他認為京士頓街仍然太高。華埠公園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David Seeley則認為,一旦京士頓街120號的樓宇高度破了例,以後就難限制其他發展商效法,且該一發展計劃恐將帶動鄰近房價高漲。市區影像影片(Urbanimage Film Video))公司董事長Lawrence Rosenblum則表示,要從長遠影響來看這一計劃,不能只看眼前的好處。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也在會中詢問,根據包容性區域規劃法(inclusionary zoning act),發展商若不在所蓋大樓內撥置可負擔住宅,須付費多少。她質疑的指出,若乞臣集團須至少撥款四百五十萬元,這筆款或者可用於在十二號地段建可負擔住宅。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則指出,華埠之內,早有樓宇高度超過區域規劃限制的例子,包括信義大廈,以及即將興建的廿四號地段等。他質疑道,華埠之內有許多人,包括駱理德在,當初都支持了該兩項發展,現在沒有理由反對這一項計劃。

陳灼鑒更進一步指出,又如最初名為自由廣場,現名拱石大廈的大樓,就是因為高度超過限制,才讓由他擔任主席的華埠信託基金得到三百萬元左右款項,包括華人前進會、亞裔青少年基本服務,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等,都因為來自該大樓的款項,才得以購置會址。

會中另有波士頓保護聯盟(Boston Preservation Alliance)行政主任Sarah D. Kelly表示,經由一些個人的努力,精美圓點襪子(Danity Dot Hosiery)大樓已獲麻州保護協會(Preservation Massachusetts)列為2007年麻州十大最頻臨危險的歷史資源之一。

昨晚的會議由波士頓重建局的項目經理辛克萊爾(Rodney Sinclair)主持。京士頓街120號發展商奧瑞朗(Ori Ron)在會中重述他在之前數次社區會議中介紹過的樓宇概況,強調他個人做的華埠街頭民意調查,全都支持高樓換更多可負擔住宅的做法。他也再度指出,該一發展計劃在過去七個多月間,已做過不少設計修改,包括高層樓宇向後退,以免給華埠公園造成壓迫感,在大樓的私人土地和華埠公園之間,不另建分隔牆,可使華埠公園面積,有如增加了兩千平方呎。此外,樓宇高度也已由原先的320呎,降低到目前的299呎另加一層機房。

他表示,瞭解到華埠對可負擔住宅的需求,他特地和華人經濟發展協會合作,給與金錢、土地及技術上的支援,使得原來照法令規定,他只須撥出的廿三個可負擔住宅,現在增加到四十七個。華經會董事長蔣宗壬則表示,如果不是乞臣集團的支持,該會將無法辦理蓋47個可負擔住宅大樓的發展計劃。

對此計劃有意見者,須在十二月四日前遞交進波士頓重建局。郵寄地址如下: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One City Hall Square, 9th Floor, Boston, MA 02201或電郵rodney.sinclair.bra@cityofboston.gov。查詢電話617-742-7783

圖片說明:

華人經濟發展協會董事長蔣宗壬()在會中說明,和乞臣集團發展商奧瑞朗(右一)合作,使得該會得以為社區蓋更多可負擔住宅。旁為波士頓重建局的項目經理辛克萊爾(Rodney Sinclair) (菊子攝)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在會中炮轟華埠社區內部份人士及團體,支持信義大廈的高達廿四層,以及廿四號地段的高樓計劃,卻反對京士頓街120號的高度,是有偏頗的選擇性不支持。(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