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0月 31, 2005

第三屆東西相約─文化風箏節


因雨改期至上週六、日(十月廿九、三十日)舉行的第三屆東西相約─文化風箏節,週六又再遭逢早上下雨,下午下雪的天氣阻撓,但週日露臉的太陽,終於讓一眾愛好放風箏者把三、四百呎長的龍風箏和巨幅美國國旗,都升上高空。

主辦這一活動的中華多媒體交流會負責人鍾應泰與余永興等十幾名愛好放風箏者,三十日在昆士市教宗聖保羅二世公園的藍 天白雲溼草地上,插起「余」、「蔡」、「翁」等姓氏旗幟,以及「梁教授,您好」的紀念已逝梁恩佐教授的標旗,佈置出風箏節場地。由於連日的天氣不佳,當天 出席者不多,但十幾名熱愛放風箏者,仍堅持到下午五點鐘,直到把張牙舞爪,長三、四百呎的紅紋長龍成功飛上天空,再集合眾人力量,把巨幅美國國旗隨著放龍 風箏的繩索,升上空中,完成東西相會寓意後,才道下次再會。

當天應聘到場展示放風箏技巧的Joseph Perron,週身綁著繩索,同時控制著三個三角型特製風箏,拉扯轉扭的令這些風箏像飛機表演一般的上下迴轉飛行。不過,下午約四點時,他表示當天的風力流動轉折過大,實在不容易控制風箏,也暫停了表演。

當天也在場放風箏的Clenn Davison表示,去年他是紐英崙風箏協會(Kites Over New England)會長時,是這一活動的協辦人之一。他說,紐英崙地區規模最大的風箏活動是已有廿年歷史,每年七月第二個禮拜在羅德島州新港(Newport)舉行的風箏節。風箏的款式與製作材料,也不斷變化。根據他到各地參加風箏節的經驗,東方的風箏,比較多紙與骨架製的風箏,西方多半是尼龍纖維製作的風箏。他當天在會場施放的一款大型尼龍纖維製作,無骨風箏,比較能承受猛烈風力,也比較不會在風箏意外事故中傷到人。

星期三, 8月 31, 2005

清華大學校長率團訪哈佛、MIT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率領該校理工、人文等院系首長一行九人,八月廿九、三十日,分別拜會了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並抽空和一百五十多名校友暢聚。
廿九日,清華大學訪問團拜會麻省理工學院,昨(三十)日轉往哈佛大學,拜會工程、物理、環保、藝術等系所,並實地瞭解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已合作四年的「中國領袖發展計劃(China’s Leaders Development Program)」開辦情況。
負責「中國領袖發展計劃」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亞洲部行政主任張伯賡表示,清華大學訪問團昨日旁聽了十五分鐘「領袖及策略」課,接著和該院新任院長David Ellwood等人開會,討論兩校現在及未來的合作計劃。哈佛大學也表達了希望對上課學員做成果追蹤調查的意願。張伯賡表示,這一計劃由香港安利中國,以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室贊助,每年由中國政府以中央政府百分之十,地方政府百分之九十的比例,遴選六十名中高層主管,在清華大學上課六星期後,再轉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繼續上課五星期。今年來上課的學員中,最高層級的官員有副部長及省委書記等。
由於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H. Summers渡假在外已有三週,昨日清華大學訪問團並未拜會哈佛大學校長。
清華大學的九人訪問團,包括校長暨中國科學院院士顧秉林,副校長謝維和、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賀克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林闖,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瞱光,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王孫禺,美術學院副院長魯曉波,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薛瀾,以及經濟管理學院助理院長曲慶。廿九日的一整天,他們和麻省理工學院校長Susan Hockfield,教務主任Philip Clay,工程學院院長Thomas Magnanti,史隆管理學院院長Richard Schmalensee等數十位教授及行政主管,分別作了八場會談,然後才在第九場活動中,經清華大學校友會、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以及麻省理工學院人才論壇合作安排,在史隆管理學院的教授俱樂部,和清華大學校友歡聚,談說學校近況。
顧秉林在向校友們做的簡報中表示,清華大學早從一九八五年起,就確定目標要變成全世界的一流大學,並訂定「三個九年,分三步走」方案。他們此行來美考察成員包括理工、人文、藝術等各個不同領域,就是為追求全方位的改進。
顧秉林指出,這些年來,清華基本上已完成學科佈局,從專重理工,擴展到有五十四個系,十三個學院,已成為文理兼備的大學。但還將以現有的一萬一千多名本科生,五千名博士生為基礎,每年調降百分之一的工科生人數,以平衡校內的文理輕重。另外他們還在繼續整頓校內制度,鼓勵發展科研,調整人事,爭取優秀師資,改善樓宇設備,包括加建三十二萬坪米的學生宿舍等。
顧秉林也透露,目前清華大學的學生人數在全中國大陸,約排名第三十位,比吉林大學的本科生就有近七萬人少得多,但清華大學將著力於提高學校的師資及學生水平,暫時不在學生人數上再擴張。
由於顧秉林講話誠懇、實在,又幽默,還強調清華的榮譽,來自世界各地校友的成就,廿九日晚出席聚會的清華校友,都感到十分窩心。
廿九日晚,清華校友會會長程志淵,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會長張歡,以及陳江龍、羅建曦、胡宇華、曹軍威、高嵩、吳勁松、馮均、光積昌、胡玲文等人協助籌辦聚會。
清華大學訪問團此行在訪問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之前,還訪問了普林斯頓大學、康乃爾大學。

星期二, 8月 30, 2005

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夏日趣夜」籌款

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一百多名會員、會友,廿七日出席該會假亞洲文化中心舉辦的「夏日趣夜」活動,用餐、看表演之餘,還義賣、捐款,協助該會籌措律師費,盼該會在十一月一日的公聽會上,得個好結果。
該會總幹事朱捷表示,該會已有二年未召開年會,甚至月會,這次是應會員們要求,舉辦活動,既說明該會被告至今的官司進展,讓會員們有機會暢聚,也希望藉此機會籌款,聊以濟助該會揹負的龐大法律開支。
當晚,劉東代表該會「和平委員會」說明被告概況。他說,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與中華醫學會、紐英崙中華網路資訊協會、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等組織合作,在二零零三年六月為「非典(SARS)」事件舉辦了兩場義演籌款活動。
劉東並沒有詳細說明事件發生始末,但概要表示,在義演活動開場前,兩名新唐人電視記者表示他們是記者,不須買票進場,和在門口收票的工作人員發生爭執,把表演活動的開場時間耽誤了許久。接著的七月廿九日,這兩名新唐人電視記者,以個人名義向「麻州反歧視委員會(MCAD)」提出告訴,指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中華醫學會,以及兩會會長李剛及蕭磊,因他們兩人練法輪功而歧視不給入場。
接著的重點發展為,九月,兩個協會聯合聘請Palmer & Dodge律師事務所來處理此事。十月控方提出事件發生當日的錄影帶作證據。二零零四年一月十五日,MCAD宣佈此案有可能因訴,案件正式進入法律程序。接著的五月十七日,控辯雙方第一次談和解,協商破裂。六月份,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及中華醫學會認為兩會情況不同,決定分別聘請各自的律師。
其後由於律師疏忽,不但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錯失抗辯機會,MCAD更於今年一月判處,李剛若有意在官司期間,脫手出售他個人擁有的房地產,須經控方的同意。
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更換律師後,Saul Schapito已促使MCAD收回之前的判令。六月份,控辯雙方再開始提供資料、證據。八月十七日,雙方第二次協商,但因條件談不攏,協商再度破裂。下一步是等十一月一日,將進行約為期八天的公聽會。
李剛表示,當年義演會的聯合籌辦機構有八個,他本人還不負責與媒體聯繫,卻被捲進這風波,實在感到很不知所以。他說,被告事件,影響到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兩年沒開年會,會務經費拮拘,也影響到他個人失去在國內大學擔任常務副校長的工作,孩子上大學,房子貸款等的費用,都對他造成很大壓力。
朱捷也表示,由於官司問題,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不但正常活動已停止多時,目前也處於沒有人願意接任會長一職的窘境。他們新近成立的和平委員會,希望能推動華人社區間的團結,能夠把這宗華人告華人的事,大事化小,早日解決。
原籍上海,二年半前來到波士頓,今年初應邀加入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董事會,以及和平委員會的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表示,他是加入董事會後,才對這場官司風波略有瞭解。他也希望能盡一己之力,促進華人社區中的團結合作。
在劉東做報告後,出席者中有人詢問事件發生當時,有無其他記者在場,也有人詢問,李剛是否該會的法人代表,不然為何要凍結李剛的個人財產等。
據劉東估計,兩年多下來,這一案件花的律師費可能要十萬元以上。李剛也表示,該會之前已辦過兩次籌款活動,董事會及熱心會員都幫了許多忙,他自己也把房子抵押了,來因應需要。
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的和平委員會成員包括朱捷、李剛、劉東、于揚、胡運炤、李英姿、吳凱彬。
廿七日,海外華人企業家協會的會員、會友捐贈了許多義賣品,有朱捷捐的狐皮批肩,方群捐的電子琴,朱鴻捐的絲巾,陳君瑤捐的墨西哥八天七夜遊,以及其他的海馬英語課程、洋酒、君子蘭、銀鐘等。由楊存輝、毛杰主持的這場義賣,共募得三千多元。
當晚的烹飪比賽結果為,一獎張勁梅「麻辣牛肉」,二獎羅昆「麻婆豆腐」,三獎朱捷「紅豆角」、蘇壯「三丁競豔」、蔣紅「涼麵」。

星期日, 6月 26, 2005

華埠社區機構籲民眾反對銀線在華埠蓋隧道入口

十三個社區機構廿三日晚聯手召集了一場社區會議,在昆士小學飯堂內,呼籲所有關心華埠人士,積極反對銀線捷運巴士第三期在華埠內設隧道入口。
這十三個社區機構呼籲民眾在八月八日的公眾意見收集截止日前,以書信、傳真、電話、出席公聽會的各種方式,向麻州環境事務處(MEPA)、麻州公路局(MBTA),以及參眾議員等,強烈表達反對在華埠內建銀線隧道入口的意見。當晚,他們並即席收集了不下數十個請願簽名。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鑑等人敦請華埠民眾盡可能參加訂六月廿九日(週三)晚六點半在波士頓文藝復興特許學校(Boston Renaissance Charter School),以及六月三十日(週四)下午兩點在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舉行的兩場公聽會。有關機構將於會議開始前的半小時,在君子樓前備車載民眾前往參加會議。
陳灼鑑指出,轄區包括華埠的麻州美國眾議員麥可卡布阿諾(Mike Capuano),以及麻州眾議院議長薩爾迪馬西(Sal DiMacy)都曾表示,他們只知道後灣(Back Bay)區民眾有一百多人寫信反對銀線第三期在哥倫布大道(Columbus Avenue)設隧道入口,但並未聽說其他社區有意見。若華埠民眾不積極向他們反應,表達反對隧道入口設在華埠的意見,他們勢必會支持後灣區民眾的要求,進而導致隧道入口落入華埠的結局。
十三個社區機構當晚在派發給出席者的文件中,從銀線第三期工程環境影響補充說明草案及環境影響報告書擷取內容,摘要說明了選擇哥倫布大道路線的好處,包括該方案的建築成本及營運費用較低,效率較高,行車時間及哩數較短,可減少一氧化碳排放量,環境影響較小,路線沿途半英哩內的低收入家庭戶數較多,工作機會較多等。
銀線捷運巴士第三期方案社區會議,由華埠社區聯盟的梅雪嫻主持。包括紐英崙醫療中心、雙樹酒店、華埠社區議會、華埠居民會、華人前進會、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紐英崙中華公所等機構,都派出代表歷數在華埠蓋銀線第三期隧道入口,將對華埠的環境、交通安全、生活品質等帶來多大的壞影響。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鑑指出,華埠一帶有大同村、華信屋、信義大廈、公路村、南灣東座等多棟住宅大廈,又有華埠青年會、華埠社區中心、昆士小學及中學、紐英崙醫療中心、雙樹酒店等服務機構,是人口非常密集,且活動頻繁的區域,後灣區居民為了把隧道入口從哥倫布大道推到華埠,竟指華埠一帶居民不多,讓他十分不滿。
合建雙樹酒店的柯可仁建築公司代表約翰莫斯特(John Mostyn)表示,麻州公路局提出的四種選擇路線,有三個經過華埠,而且行駛路線都須要大轉彎,幅度甚至達一百八十度,民眾的行路安全,勢必受到更大威脅。再者,在施工的四到六年期間,民眾生活勢必受到噪音及塵土飛揚等種種困擾。
塔大醫學院研究員及保衛華埠聯盟成員道格布魯格(Doug Brugge)表示,他在華埠工作十二年,他們的調查顯示,華埠兒童患氣喘病的比率比許多地區都高。包括昆士小學學童有百分之十六患有氣喘病,華人醫務中心候診室病人有百分之廿六、七患有氣喘病等,銀線第三期巴士的行駛密度,以及使用的燃料種類,都將使得華埠一帶空氣更形污染,威脅人們的健康。他也指出,過去數年來,華埠有四宗車禍致死事例。銀線第三期工程,恐將對交通安全有更大影響。
紐英崙醫療中心副總裁瓊安法隆(Joan Fallon)則指出,計劃中的隧道入口設在醫院急診室及救護車停放處,許多人都擔心一旦銀線巴士在隧道入口壞車,將阻塞交通,把救護車耽誤在半路上。此外,施工期預計長達五年,鄰近的交通狀況將受影響的時間實在太長。
雙樹酒店總經理羅伯紐曼(Robert J. Newman)也強烈表示,銀線第三期一旦在華埠建隧道入口,雙樹酒店不但在施工期間將損失佔其現有停車位總數百分之六十的十四個停車位,而且在這四到六年的施工期間,週遭環境惡劣、噪音吵雜,交通不便等等因素,勢將嚇阻遊客、商人的租住該酒店,或訂用該酒店的會議設施等,該酒店勢將大受影響,恐難以生存。
華埠居民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余淑勤則表示,銀線工程在華埠開過數次說明會,華埠居民也已履次表達反對意見。她不明白為何政客仍說華埠居民對銀線第三期工程沒有意見。她說,長達五、六年的施工期間,將在地方上造成空氣污染等等問題,對華埠居民非常的不公平。她呼籲民眾簽署請願信,交給紐英崙醫療中心的曾雪清,並出席下週三、週四舉行的銀線公聽會。
紐英崙中華公所銀線小組負責人謝中之在會中表示,他在麻州公路局服務廿三年,現擔任綠線檢察長,但他認為麻州公路局歧視華埠社區,當年拆除橘線時,曾允諾將來走輕鐵,結果卻在完全未徵詢華埠民眾意見下,就以巴士替代。現在的銀線工程,又以華埠為設隧道入口的主要選擇點,完全不尊重華埠社區。
華人前進會的駱理德詢問有那些政客支持哥倫布大道路線,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大聲指陳在華埠建隧道入口對華埠居民的生活品質大有影響。南灣東座居民羅壽邦也表示,該大廈一百三十多居民,大多數都是老人家,盼有關單位照顧到他們的須要。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鑑向出席者說明銀線共分三期工程,第一期為現在華盛頓街上行走的巴士線,第二期為今年六月一日開通,在南波士頓濱水區行駛,可連接至羅根機場的巴士線,第三期工程將在華盛頓街和南車站中間,把第一期銀線及第二期銀線,連成一條完整的銀線捷運巴士線。
陳灼鑑向出席者說明道,在華盛頓街和南車站中間,將穿越波士頓市區的銀線第三期工程,麻州公路局目前公佈了四條路線選擇,其中天滿街、查理士(Charles)街及史都華(Stuart)街等三條路線的隧道入口,都設在雙樹酒店與紐英崙醫療中心車庫旁,也都須要另建一條繞道路線。供民眾選擇的第四條路線為哥倫布大道,其隧道入口則在阿靈頓(Arlington)街與柏克萊(Berkerley)街之間,不須要另建繞道線。

星期五, 6月 24, 2005

北美台商會聯會委任新英格蘭台商會成員

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榮譽顧問王本仁、蔡坤喜及副會長林鳳池日前出席在新澤西州舉行的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理事會,分別獲委任新職。
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在理事報告中說明,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新任總會長陳光博以波士頓僑務委員王本仁在上一屆表現傑出,延攬他為預算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美台商總會並以蔡坤喜過去兩年來擔任該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委員會主任委員,為台灣進入WHO當觀察員盡不少心力,且其專業能力備受推崇,特地修改大會規章,讓二年任期屆滿的蔡坤喜醫師,得以連任,繼續效力為台灣進入世界衛生組織當觀察員。
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本會副會長林鳳池則獲推薦成為北美洲台灣商會副總會長之一,並獲選為東區商會拓展輔導委員會委員。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理事會由總會長吳子聰及新澤西台灣商會會長王進雄等人籌辦,於六月十八及十九日在新澤西舉行,共三百多人與會。會中選出舊金山台灣商會會長陳光博為新任總會長。
出席大會嘉賓包括財政部部長林全,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台灣駐美代表李大維, 立法委員吳松柏等人。

台灣工業研究院將來美招攬人才

台灣工業研究院院長李鍾熙廿二日晚在劍橋市五月花餐廳與本地僑團領袖餐敘,說明該院渴求人才,追求創新的發展方向。並說明該院今年七、八月間將再派團來美招攬人才,促請各界推介。
李鍾熙表示,他們此行一路從舊金山,經費城抵波士頓,廿三日轉往此行最後一站的芝加哥,是為落實好幾個目地,包括招攬人才、宣傳海外實習生(ITRI Internship Program)計劃,以及加強推廣國際合作。在波士頓這段行程中,還要更具體的和麻省理工學院落實合作關係。
在招攬人才上,目前工研院有近二百個職位空缺,其中包括十個主管職位。李鍾熙強調工研院重視人才,尤其歡迎有創新構想,要做開路先鋒者。他指出,一般公司行號都把員工發明納為公司所有,但工研院認可研發人員的努力,不但發給百分之廿五的權利金,更讓員工持續享有權利金多年。他說工研院內有人每月領的權利金和薪水一樣多。
他也說,工研院也歡迎不會說中文的人,或是「外國人」。目前該院有六十多名外籍人士,他希望能在數年內把這一數目增加至二百,以期工研院有更國際化的背景。該院為此,最近已發行一份英文的新員工指南。他也鼓勵有意者上網(http://www.itri.org.tw/ejob)查看工研院的職缺。
工研院人事室主任黃秀娟補充道,該院基本上歡迎有五年以上經驗,具電子資訊、先進製造、奈米、化工、生技、醫藥、能源與資源等背景者,加入該院五大類,十二個單位,每年為三萬多家廠商服務。該院也歡迎非科技類的市場行銷、企業合作、創業投資等人才。該院為吸引人才,不但備有優良工作環境,還照顧到員工子女,可安排就讀國立科學園區實驗學校雙語部,課程內容可完全銜街美國教育制度。
會中部份人士問到退休問題。李鍾熙說明道,工研院實施年齡加年資等於六十五就可退休的做法,以俾有心人士可以在離開工研院後另創事業第二春、第三春。
海外實習生計劃是該院因應海外華人要求,今年首度推出的計劃,經海外各協會推薦,已招收廿名台灣工程師在美第二代,訂今年六至八月進工研院實習。黃秀娟說明道,二零零六年招收實習生詳情,預定今年十二月公佈,有興趣者可到工研院網站察看。
在國際合作上,李鍾熙指出,工研院從去年五月起,陸續和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卡內基美隆學校合作,設立合作實驗室等,每年派廿名研究員到海外做半年交流研究,以擴展工研院人員國際視野。另外,該院也正在推動由該院的北美據點,ITRI International Inc.,設立北美育成中心,以期把工研院在台灣為科技公司、人才提供的各項創業、科技研發支援,搬到美國來,就近幫助在美華人創業、研發科技。ITRI International Inc.董事長王韶華當晚也特地致詞,表示要和美東地區多作聯繫。他也指出,該公司駐波士頓顧問宋利偉將協助他為美東地區科技人才提供服務。
李鍾熙並透露,早在一九八零年代初期,工研院要分裂出子公司時,坊間金融機構及公司行號,竟沒有人願意投資。工研院不得已,只好成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來扶助這家公司成立。十數年來,當年是台灣第一家做風險投資的這公司,已從最初的資金約一百萬元左右,成長到現在的約一億五千萬元,並成為工研院佔有百分之百股權的獨立子公司。這一公司,也將全力支援北美育成中心
工研院此行到訪波士頓者,除前述三人外,還包括該院國際合作室主任徐基生博士、專案經理蔡葭芬博士,生物醫學工程中心顧問邵耀華,公關室主任林佳蓉、公關室張景瑜等人。
出席餐敘者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商務組秘書陳愛蘭,余鴻、蔣宗壬、何淑圭、紐英崙玉山科協會長李政欣、蔡明機,中華網路資訊協會會長陸德禮、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李小玉、新英格蘭台灣商會代表林鳳池,波士頓台灣商會代表游勝雄,波士頓台灣同鄉會代表郭競儒等人。

星期四, 6月 23, 2005

工研院MIT攜手合作謀創新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昨(廿二)日早上在劍橋市瑪麗奧酒店,舉辦「科技創新座談」,並宣佈將在矽谷成立北美育成中心,以及工研院正為近二百個職位,包括十名主管空缺招攬人才等訊息。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坦言,工研院希望藉著促使產業界重新思考科技角色,以更開放思想、勇於創新,來把台灣工業界從「跟隨者(follower)」的角色,轉變成開路先鋒(pioneer),該院也因此在去年成立了「創意中心」,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進行策略合作,要以前瞻性行動為產業界理出科技應用新方向。
不少與會者對於工研院將在美國成立育成中心,還備有自設的風險投資基金,可就近幫助海外華人進行科技研發與創業,都非常感興趣。擔任司儀的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會長李政欣,Linx通訊公司董事長鄭金蓮都在會後敲邊鼓,希望說動李鍾熙在大波士頓地區也成立一個工研院育成中心。
李鍾熙昨日在會上以「利用台灣的優點,增加全球競爭力(Leveraging Taiwan’s Advantages for Global Competiyiveness)」為主題,用幻燈片介紹台灣以及工研院的概況。他指出,台灣佔地三萬五千九百八十平方里,只有半個新澤西州那麼大,卻有人口二千二百七十五萬。但人均收入超過一萬三千美金,在全世界排名第廿,外匯存底達二千四百廿億,僅次於日本、中國大陸,排名世界第三。近年來,台灣更已從以勞力密集工業為主,轉型到以科技密集工業,在IC卡、網路產品、電腦週邊設備等項目上,生產量都排在全世界的前幾名。
與此同時,台灣是全世界風險投資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有二百家風險投資公司,操作四十二億美元資產。其中有四十五家風險投資公司對生物科技有高度興趣。二零零三年已有三億美金投資進了生化科技業。
工研院則是一九七三年創立,以科技研發來創造經濟價值的非牟利、非官方機構,以促進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為主要目標。截至今年一月底止,工研院共有六千一百零三名員工,二零零四年的營業額達五億零六百萬美元。由於工研院是企業挖角的一大對象,該院平均每年有百分之十的人事流動率,也就是每年須聘請六百人左右。但也因此,目前台灣業界有至少五十八家上市公司的執行總裁(CEO)是工研院「校友」。
目前,工研院的研究方向有五大重點,包括佔百分之四十強的資訊及通訊科技,以及先進生產系統,生化醫藥科技,奈米科技、材料及化學,能源及環境等。李鍾熙強調,工研院致力研究的領域包括老化社會、個人生活,以及人與機械的互動等。工研院這幾年來的獲取專利和轉移技術成績都相當好,二零零四年申請得到一千一百四十六個專利,並成功轉移七百一十個專利供業界使用。這些年來,還有不少從工研院開枝散葉成立的公司,包括從一九七五年起,由RCA公司轉移技術誕生的CMOS,一九七九年的聯電(UMC),一九八七年的台積電(TSMC),到一九九四的VIS等,至少有五家公司。
工研院並設有開放實驗室,方便工業界利用工研院的研發資源。截至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止,已完成二百一十四個計劃,並有一百三十家新公司和工研院合作進行十四億美元的研發計劃。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行政主任華特班德(Walter Bender)昨日以「發明及創新:誰做什麼和怎麼做(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Who does Each and How)」為題,來介紹該實驗室。
華特班德表示,該實驗室一年預算約三千萬元,有三十名教授,一百五十名研究生,一百各企業夥伴,進行三百五十個研究計劃。他們和工研院已有十年合作歷史,都著重於幫助人們、業界發現有些什麼樣的科技,可以為人們做到些什麼事。他說,MIT的媒體實驗室注重讓學生、教授發揮想像力,進而把想像落實為可應用的科技、物品,然後再審核、檢驗對改善人類生活有什麼好處,以及可行、可用與否。
華特班德說,MIT媒體實驗室從一九八三年成立迄今,最開始是推動數碼化(Being digital),接著追求可穿用(wearable)的電腦,要把數碼、電腦科技成為人們的隨身科技,現在則更進一步的企圖克服電腦、科技沒有人的認知、情緒等能力的限制。
昨日共有六十多人出席。僑領王本仁,華人經濟發展協會主席蔣宗壬、玉山科協理事張重華、中華網路資訊協會新任會長陸德禮、卸任會長王義明、畫家楊澍、華夏文化協會行政主任洪梅等人都應邀到會。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等一行十三人,昨日在早餐會後前往參觀MIT媒體實驗室,接受波士頓環球報專訪,並於晚間和本地業界華人聚餐,進一步說明工研院招攬人才、辦理北美育成中心等細節。

星期三, 6月 22, 2005

朱咪咪演唱會轟動全場

朱咪咪歡樂今宵演唱會廿日晚在帝苑大酒樓轟動全場,三、四百名觀眾不但「笑到碌地」,拿出手機猛拍照,更讚嘆道果然是實力派,沒來聽歌就「走雞」了。
廿日晚,陳秀華率領的新節奏樂隊先上場,由陳秀娟擔任司儀,新節奏成員李勇、阿May、阿行、亨利、嘉熙等人演唱「誰能明白我」、「沉默是金」、「明日天涯」等歌曲,展現本地樂團實力。
八點多,一身火紅裝扮的朱咪咪才在一陣煙霧中出場。
朱咪咪一出場,全場就開始騷動起來,還煞時間,幾乎人人都舉起一隻手,抓著具拍照功能的手機,追著朱咪咪的身影轉。
朱咪咪也很夠意思。為回報觀眾熱情,以「喜氣洋洋」開場後,就走進觀眾群中,邊唱歌,邊和觀眾握手,也讓觀眾近距離的拍照拍個飽。期間她還不時講下笑話,故意說句「麻拉佬」,頻頻製造笑聲。
廿日晚,朱咪咪一口氣唱了「順流、逆流」、「水長流」、「上海灘」、「天涯歌女」、「勇敢的中國人」、「情韻鐘聲」等許多老歌,也唱了一首為她製作,屬於她自己的歌,「今天的我」。
演唱會一直進行至十點多,朱咪咪謝幕後,還欲罷不能的一連安可三首歌,最後才在「郊道」歌聲中結束。
當晚伴奏的新節奏樂隊鼓手李勇表示,年紀在四十歲以上,從香港來的人,大概都知道朱咪咪是誰,但沒有身臨其境的看朱咪咪表演、聽朱咪咪唱歌,還真不會知道,朱咪咪的確是實力派,「有料到」的唱家班。
主辦者之一的容偉輝表示,會後好多人興奮的向他表示,好久沒看過這樣有水準、具娛樂效果的表演,請他們以後要多辦這樣的活動。
另一名主辦者劉承德則表示,他們舉辦這一演唱會的目地之一,是掃除人們對華埠治安不好的疑慮,促使更多人進華埠消費。這次演唱會成功,證明華埠治安已大有改善。

星期二, 6月 21, 2005

中華僑立學校第五屆結業典禮

中華僑立學校十八日下午在漁村海鮮酒家舉行第五屆結業典禮。師生、家長及到會嘉賓「擠擠」一堂,欣賞表演,為獲獎學生鼓掌,非常熱鬧。
僑立學校校長梁惠瓊表示,該校今年沒有同學從六年級畢業,因此不唱驪歌,只辦結業式。六月廿八日,同學們上完這學期最後一堂課後,就開始放暑假。由於昆士小學校地在暑假期間另有用途,老師、校董們又一直找不到合適場地,該校今年也將暫停辦理暑期班。
梁惠瓊校長表示,該校成立以來能維持至今,全靠僑社熱心人士,以及老師、家長的大力支持。去年她們狼狽的要匆忙遷校時,全靠昆士小學校長李素影慷慨撥出校舍,才讓她們得以安定下來。現在她們週六、週日各有六班中文班,另有美術、舞蹈、小提琴、鋼琴等多項才藝班,學生人數穩定增加。
十八日當天,僑立學校董事會主席鄺青峰、副主席黃鷹立都勉勵學生繼續學習中文。中國大陸駐紐約總領事館董傳杰等二名領事,也特地從紐約趕來出席,並送上一批教材,以表支持。
從僑立學校開辦以來就大力支持,數年來贈送中文教材逾千冊的亞洲文化中心主任魏晶,也應邀到賀。
黃氏、余氏、梁氏宗親會,以及華裔退伍軍人會等機構除捐贈獎助學金外,當天也派有代表出席頒獎,一起欣賞小朋友們的表演。

星期一, 6月 20, 2005

勒星頓中文學校結業式歡呼「放暑假囉」。

左手舉起拉三下,右手舉起拉三下,顛起腳來轉一圈,勒星頓中文學校的學生和校長,昨(十九)日在結業式中一起歡呼「哇哦,放暑假囉」。
六月十二日才舉行過畢業典禮,勒星頓中文學校昨日以十八個節目讓在學小朋友們展示課外活動學習成績,頒獎表揚在課外活動及學藝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同學,教學成績傑出的老師,以及教學滿五年的資深老師等。
卸下校長重任的林秀娟笑說,一年服務下來,的確感到辛苦,尤其每個禮拜的週末,看到別人在玩耍,自己卻得埋首電腦前處理校務,有時還真有點不知心飄到那去了。她也打趣道,由於有時邊做家務,邊處理校務,一年下來,連鍋子都不知道燒壞幾個,現在學年結束,校長重任移交給陳勝溫,不但她自己鬆口氣,她先生也一定高興極了。
勒星頓中文學校昨日的結業表演活動,由在校生蕭仲鈞、張采蘋擔任司儀。表演活動包括扯鈴、一年級乙班的說說唱唱,劉得洋老師親自帶隊上場表演的吉他彈唱,木蘭雙扇、新疆天山小姑娘、新花放等舞蹈表演,蘭花草、傷心的女人等歌唱表演,以及武術、現場心算表演等等。其中趙維新為六甲學生編導的「中國功夫大觀園」,學生們一人一招的站出台前,講說招式動作,前面幾招還挺像中國功夫的,越到後來就越搞笑,連「媽媽開車」、「爸爸換尿布」、「豬八戒照鏡子」等招式都出來了,把台下觀眾惹得笑不攏嘴。
新舊任校長交接時,林秀娟特地邀請所有校務人員上台,感謝他們一年的辛勞服務,新校長接過校務錦囊,向卸任校長獻上一束鮮花外,也介紹新任校務人員,請出席家長、老師們認一認今年九月新學年開學時,該找那些人。
昨天,勒星頓中文學校也宣佈該校在今年美東中文學校協會年會中,有趙維新、陳銀珠、林麗君等三人獲選為優良老師,另有陳銀珠、陳嘉琪、陳韻如、姚美萍、Kevin Chan等人獲頒五年資深教師獎。
勒星頓中文學校校址設在貝爾蒙高中(Belmont High School),查詢可上網http://lcs-chinese.org。

星期六, 6月 18, 2005

華信屋管理公司指加租不得已

管理華信屋的馬隆尼地產公司(Maloney Propeties)昨(十七)日透過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發出一份新聞稿,表示是經營成本高漲、資金來源萎縮,使得可負擔住宅大廈的管理公司不得不做出加租的困難決定。日前已與租戶達成協議。
華信屋居民十六日晚則在反加租成功慶祝會上向本報記者表示,管理公司及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在加租事件初期誠意不足,其後應租戶要求給他們的大樓營運開支表,也顯示出大樓管理不善,問題很多。他們說,曾任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本身為營造商的秦繼華重新整理出一份大樓管理預算表,管理公司及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們才調整加租幅度成平均百分之五。
一名居民並表示,管理公司派了一名管理經理,二名維修人員駐守華信屋,而這三人的薪水,一年就要十五萬元,但居民們有事時,常找不到人,華信屋也多年沒有換地毯,連換燈泡,也一度要居民自理,可見加租加得不合理。
華信屋管理公司的馬隆尼地產公司表示,由於媒氣、水、電費等依序分別上漲了百分之廿二、廿六及三,維修費用也大幅上漲,可負擔住宅的公共補貼又因政府經費縮減而少了許多,該公司才被迫於今夏提高華信屋的房租。
新聞稿指出,該公司於四月一日初次宣佈加租後,和居民們開過三次會,研究可讓華信屋合理營運,且符合居民降租要求的辦法。經華人前進會協助,監管華信屋大樓的華信屋公司(Oak Terrace Corporation)已和中等收入租客達成協議。
在新聞稿上,華信屋居民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Stanley Wong表示高興與房客們達成協議,以使大樓能長期維持廉宜,並使房客認為加租幅度合理,將來盼因加租而組織起來的房客,可在維修樓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幫助華信屋降低營運成本,保持租金低廉。華信屋公司也將主動為有交租困難的租客,爭取第八類房屋補助(Section 8)。
馬隆尼地產公司也表示,華信屋是由華信屋公司(Oak Terrace Corporation)監督,由該公司管理。據悉,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與發展商合作蓋成華信屋後,另行成立了華信屋公司,作為華信屋的擁有者。華信屋公司另有一批董事,和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董事並不是同一批人。

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慶祝成立十三週年

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日前在昆西市的WJDA台,以燒烤會慶祝成立十三週年,並打出「濃縮見精彩,波城有波台」口號,期盼來年保持節目製作水準,加強精進品質。
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節目製作總監丘潔芳表示,和許多海外中文廣播組織一樣,她們也面對資源有限及客觀條件不足的挑戰,實在不敢期望新的一年會有重大突破或更新,但是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從開播以來,就強調本土製作,未來的一年內,她們仍將以純本地製作為主。
丘潔芳表示,迄今在麥克風前後參與製作的所有人士,都是住在波士頓的本地人。她們從第一人身角度,為聽眾捕捉波城生活動態,也邀請聽眾做節目嘉賓,現身說法。
在製作廣播節目之外,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另一項為人樂道的服務是廣播製作訓練班。丘潔芳指出,因為在波士頓做中文廣播的出路不多,她們開辦廣播製作訓練班,並不以培育中文廣播人才為目地。她們希望做到的是,讓有興趣做廣播的人,有機會接觸一個真正的廣播節目製作環境,進錄音室碰碰真的機器,學習實際的廣播節目製作程序與技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和者,大家有講有笑的,一起動腦、動手,經歷那許多難忘的緊張、「騰雞」時刻。當然,藉著參與、學習製作中文廣播節目,參與者也有機會增加對華人社區發展的瞭解,從而更願意獻身服務社區,她說,或許也可以藉此找回一點香港人、廣東人、中國人的「根」。
目前,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的主力製作群包括丘潔芳、梅杰仁、余珊珊、丘迪文等人,以及廣播訓練班的學員等。十三年來,上過節目做嘉賓的人,怕不已有近千人。
波士頓中文廣播電台新年度的廣播製作訓練班,將全面更新內容,查詢可上網www.bostonchineseradio.com,或電洽617-770-3310。

前進會與居民會慶祝反加租成功

華人前進會與華埠居民會十六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舉行「反加租成功」慶祝會,和四、五十名出席者探討波士頓房價、租金上漲原因,並擬定五點對策,鼓勵各大廈租戶組織居民會,互相支援,以團體力量來對抗不合理加租。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社區組織員陳玉珍、梁慧文,以及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等人當晚在會場先邀請彩絲大廈、華信屋、愛丁保羅街廿一號大樓的住戶代表,簡單說明各大廈居民的遭遇,接著向出席者說明波士頓房價、租金上漲的各種原因,最後再促請在場眾人和她們一起就未來方向擬定了五點對策。
在彩絲大廈住了近兩年的鄭寶蓮,抱著還不會走路的兒子在會場表示,彩絲大廈有將近一百戶租客,其中約百分之九十為華人。管理公司通知他們租金將暴漲百分之廿五,並刁難、恐赫某協租戶時,她們傻了眼,卻不知該怎麼辦,後來透過前進會協助,不但制止了房租的上漲,更讓她們瞭解到,原來在美國,租戶也有權利,不必任房東宰割。尤其她們在華人前進會協助下組織了居民聯誼會,管理公司已同意每月和居民會開一次會。
華信屋的謝太則表示,華信屋的漲租風波,經過居民和管理公司開會,以及秦繼華代表居民們和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協商後,加租幅度已由原本的百分之十以上,調整為百分之四,算是皆大歡喜。但華信屋管理公司已講明,將每年加租,因此反加租、保衛住宅可負擔性的這條路,仍然很長。
愛丁保羅街廿一號大樓的駱女士則指出,共有十二戶租客的該棟大樓年久失修,有漏水、蟑螂橫行等等環境問題,屋主置之不理,租金卻也要一加就高於百分之十。經華人前進會協助,和麻州房屋局商談過數次後,目前加租的問題是暫時解決了。
陳玉珍、梁慧文等人在會場中提醒出席者,幾次反加租行動的成功,並不表示居民們就此可以高枕無憂。為預防以後再遇到類似狀況,她們先和出席眾人討論波士頓房價、租金上漲的原因。
出席者提出的波士頓房租上漲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政府刪減了第八類房屋補助的金額;政府訂定的收入指數,並沒有反應工人階級的真正收入;政府預算有赤字,又撥出大量資金投入戰場;華埠四週豪華住宅太多,帶動了市場價格上漲;業主只照顧自己的財政,不顧貧苦大眾;房屋數量供不應求;政府尋求稅收來源等等。
駱理德並指出,政府訂定的收入指數,沒有反應工人階級真正收入一項,是可負擔住宅人們其實無力負擔的一大原因。她說,大波士頓地區的中等平均收入為年薪八萬二千六百元,但波士頓市的中等平均收入卻僅為四萬二千六百元,差距非常大,因此在訂定土地發展指標時,用那一個中等平均收入做計算標準,定出的可負擔住宅價格及租金,差距會非常大。
當晚眾人擬定的五點未來對策包括,組織居民會,使用投票權,成立支援居民的團體,舉辦如何和房東協商,如何閱讀發展計劃的財務報告,參與華埠居民會活動等。
曾任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的華信屋居民秦繼華表示,華信屋居民們預定在七月成立居民會。平價超市當晚也有三名代表應邀出席慶祝會。

星期五, 6月 17, 2005

波士頓市議會議長為華埠治安巡邏隊員打氣

「華埠治安巡邏隊維護地方治安的模式,是其他社區的模範」。波士頓市議會議長麥可弗拉赫堤(Michael Flaherety)十五日傍晚特地進華埠為治安巡邏隊員打氣。
波士頓市議會議長麥可弗拉赫堤和十四日進華埠向治安巡邏隊員致謝的波士頓市警察局局長凱薩琳奧圖(Kathleen O'Toole)一樣,極力稱讚華埠治安巡邏隊一式藍背心的整齊形象,以及自行車、對講機的齊全裝備。他說,更重要的是華埠人士自動自發的擔任巡邏義工,從壞人手中「把我們的社區拿回來(take back and reclaim our community)」。
出身於南波士頓的麥可弗拉赫堤表示,南波士頓社區也對地方上橫行的賣淫、販毒及械鬥頭痛不已,而華埠治安巡邏隊成立僅一個半月,就已卓有成績,確實教人感到興奮,也顯然值得效法。他將向波士頓市議會及波士頓各社區推薦華埠的維護地方治安模式,若能推動其他社區跟進,並取得一定成績,市議員們將有可能為地方上的自助巡邏爭取政府經費。
麥可弗拉赫堤也指出,他看報得悉,多徹斯特(Dorchester)、洛士百利(Roxbury)一帶有許多教堂的牧師已決定攜手合作,和教友們一起以夜間巡邏、社區會議、守夜祈禱等行動來打擊犯罪。華埠的巡邏模式或可提供給他們作借鏡。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賴銘琪組長、陳柏惠秘書當天代表該處處長楊國棟到場,向華埠治安巡邏隊致意,並送上該處捐出的一千元支票,支持華埠的治安巡邏。
根據十四日的波士頓環球報消息,今年有比去年多一倍的約四十多所教堂,參與了和波士頓市府緊密合作,由十點聯盟(Ten Point Coalition)發起的夏日巡守計劃,將針對十四個犯罪熱點進行警戒、巡守。六月廿五日,來自十一個教堂的青少年們,將舉辦一場反暴力青少年遊行及守夜祈禱活動,預定從洛士百利經多徹斯特到麥特潘(Mattapan)遊行四哩長的路。市府估計有上千人會參加這項活動。
六月廿九日,宗教界及市府領導階層也將再度會晤,商討夏季內攜手合作打擊犯罪的策略。
波士頓環球報指出,波士頓市在一九九零年時,一年內就發生了一百五十二宗兇殺案,教堂神職於是和警方合作,企圖降低犯罪率。一九九九年時,兇殺案因此降到三十一宗。
去年夏天,波士頓市的暴力犯罪率突然暴增,一個夏季內就發生了廿宗兇殺案,其中六宗的受害者為青少年。去年一整年,則共有六十四宗兇殺案,其中有十八宗的受害者為青少年,有六宗受害者的年齡低於十六歲。今年一月迄今,波士頓市已發生了廿四宗兇殺案。

星期四, 6月 16, 2005

華埠治安巡邏隊滅罪有功

波士頓警察局局長凱薩琳奧圖(Kathleen M. O'Toole)十四日晚親自到華埠向華埠治安巡邏隊致謝,稱讚他們為維護社區安全所作的努力,也探問還有些什麼事是警察局可幫忙的地方。
在局長室警探李察衛蘭(Richard L. Whalen)陪同下,一身黑衣,外套淺灰格外套的警察局長凱薩琳奧圖,十四日傍晚近七點抵達必珠街的麗禮禮品店,由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為她一一介紹已在路邊等了半個多小時的華埠民眾及華埠治安巡邏隊員,再隨同眾人走到華埠牌樓前拍照留念。
凱薩琳奧圖表示,這一個月來,警察局的分區警長們向她報告過華埠民眾自動自發組織治安巡邏隊的事,她自己在某一、兩個深夜趕到劇院區處理事故時,也曾走到華埠鄰近探看,後來又在報上看到有關報導,讓她對華埠民眾出錢出力的維護社區治安,印象極佳。她盛讚華埠與警察之間的關係良好,攜手合作愉快,直稱是這樣的團隊行動,才更有效的打擊犯罪。
凱薩琳奧圖還說,波士頓有二百七十個社區守望相助小組,但沒有一個像華埠治安巡邏隊這麼特別,既肯自動自發的出錢出力,有組織的堅持巡邏行動,還和警方維持那麼良好的互動關係,她很希望波士頓內的其他社區都能照華埠治安巡邏隊模式,來協助社區維護地方治安。
當時在場的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仕維,公所安全小組召集人黃國威,華埠主街計劃新任董事長余俊明,華埠主街計劃經理何陳素貞等人紛紛向凱薩琳奧圖說明華埠治安巡邏隊有義工不下七十人,巡邏期間遭遇過的和壞人對峙,有時還應民眾要求,隨路護送他們等等狀況。
陳仕維表示,社區人士見到巡邏隊員時,會向他們舉起大姆指的稱讚,或是說句感謝話,讓參與巡邏的人備感辛苦有代價。他也要求警察局長加速在華埠安裝監視錄影機的行動。中華公所財政余麗瑛則要求警方每天都在華埠牌樓旁停一輛巡邏車,以加強嚇阻壞人的作用。
當天在路邊圍觀的永新燒臘東主之一,Wilson Wong表示,華埠治安巡邏隊的確有效。前一陣子,一名住在灣村(Bay Village)的居民特地進華埠告訴他們,華埠治安巡邏隊開始巡邏以來,該村的妓女阻街等犯罪率就開始升高了,顯然華埠治安巡邏隊把這些壞人都逼到其他社區去了。他也建議道,既然華埠治安巡邏隊穿著藍色背心那麼醒目,許多人已索性把他們當成問路、找餐館的救星,或許可以請治安巡邏隊員多扮演一個「華埠大使」的角色,在藍色背心上加一行「華埠大使」字樣,巡邏兼導遊的一舉兩得。
當天晚上,大同村前任會長伍仕培,明記燒雞的發叔,華埠社區議會議員李洪文之外,還有好幾名年輕小夥子加入了巡邏行列。

圖片說明:
CC0615B-1
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前左一起)、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鑑、華埠主街計劃經理何陳素貞、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仕維和波士頓警察局局長凱薩琳奧圖(Kathleen M. O'Toole)及公所安全小組召集人黃國威、僑聲音樂社社長湯偉雄、華埠主街計劃董事長余俊明等人在華埠牌樓前合影留念。

星期三, 6月 15, 2005

華裔退伍軍人會就職 表揚二戰、抗日老兵

波城華裔退伍軍人會十三日晚在三百多名僑社人士出席到賀下,假龍鳳酒樓舉行了就職典禮,向二次世界大戰及抗日英雄致敬,並表揚亞裔警察,為維護華埠治安募款。
由於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六十週年,波城華裔退伍軍人會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六年會長黃國麟在致詞時,特別敦請當晚在場,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者,起立接受眾人鼓掌表揚。八名起立者中,包括曾經在諾曼地戰役中肩部中槍,獲得紫心勳章的黃傳禎。
黃國麟也提醒出席者,波士頓華埠有二個華裔二次世界大戰英雄紀念牌,一個是在波士頓華埠牌樓下的黃金國(George Oi)廣場,一個是在永豐銀行門口的Edward Wong廣場。該會副官(Adjutant)周暢表示,他們透過美國退伍軍人服務處的協助,在一九八八年時,為陣亡於德國的黃金國爭取到在華埠廣場設立一塊紀念牌匾。一九九九年時,再為當年被派往遠東做反日間諜,卻一去未返的Edward Wong在永豐銀行門口設立一塊紀念牌。黃國麟指出,二次世界大戰中,其實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華裔美國軍人為國捐軀,他們希望知道的人能通知該會,以俾該會代為爭取適當表揚。
當晚出席的波士頓榮光會到賀團中,八十八歲的饒鴻章少將,以及當年是青年軍,現已白髮蒼蒼的張建勛,都曾參與中國的抗日戰爭。黃國麟也特地敦請他們倆人起立,接受眾人鼓掌表揚。
為彰顯軍警攜手,保護人民的傳統,波城華裔退伍軍人會十三日還特地邀請亞裔警察會(Jade Society)出席該會的就職典禮。並頒發獎狀,表揚第一個出現在波士頓華埠的華裔警察容展文(James Fong)。當晚出席的亞裔警察還包括波士頓警察翁天生,麻州州警余國華等。
黃國麟並在會上報告道,該會去年應紐約華裔退伍軍人會之邀,到紐約參加了紐約華裔退伍軍人會的成立六十週年大會。在上街遊行,出席千人餐會的分享了紐約同袍的「華裔的驕傲(Chinese American Pride)」外,並收到一個撰有「六十載攜手合作,一甲子共創輝煌」等字樣的紀念鏡框。
致詞之後,波城華裔退伍軍人會會長黃國麟、副會長陳志航、第二副會長李錦堂、財政余錦芳,副官周暢,議會衛士(Sgt-at-Arms)柯威廉,以及執行委員黃夢彪、伍國榮、司徒卓榮等人,在前任全國退伍軍人會會長Jake Comer的見證下,以傳統方式的由衛士引導,列隊行進到台前宣誓就職。
當晚出席的嘉賓包括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仕維、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等人。中華公所主席夫人鍾佩珍還在會場協助銷售彩券,以期為維護華埠治安爭取更堆經費。

星期二, 6月 14, 2005

駐波台北經文處處長楊國棟宴謝僑社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十四日晚在帝苑酒樓款宴三百多名僑領,為他到任後所受熱情接待,向紐英崙僑社致謝。
楊國棟表示,去年十二月他剛到波士頓時,正是寒冬,期間又遇風暴,天氣實在不容易適應,但波士頓僑胞的熱情,卻讓他感覺溫暖非常,接著參加波士頓僑社春宴,又讓他有機會認識更多僑社朋友,也見識到波士頓華僑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傑出表現,更體會到是大家的努力,帶動了波士頓的繁榮。
楊國棟在感謝紐英崙僑胞對政府的支持之外,也簡單的向僑胞們介紹台北經文處的轄區包括除了康州以外的紐英崙五州,經文處的工作重點是為促進紐英崙各州與台灣的政經及文化交流,並透過該處內部的商務、文化、新聞、領事組等落實這一功能。例如該處正在為台灣的生物科技業在本地尋找新的合作關係,最近促使麻州、佛蒙特州、羅德島州通過決議案,推動美國和台灣簽定貿易協定。該處文化組也訂下個月和哈佛大學合作,舉辦一場教學研討會等等。該處也和社區電視台合作,放映介紹台灣的影片,在不同地方舉辦介紹台灣的攝影展等等。
楊國棟當晚並特別感謝從羅德島僑領遠道趕來出席,強調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以誠為本的為僑胞服務,歡迎大家抽空到台北拜訪。
整個晚宴過程十分簡單。楊國棟處長致詞後,出席僑領們各聚一桌暢敘,期間楊處長並率同該部同仁逐桌敬酒。僑教中心並在入場處發給每名到場僑領一份台灣觀光年宣傳冊,以及一份僑教中心在海外各地辦事處簡介的小冊子。

波士頓經文處參加佛蒙特州年度工商展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揚國棟與組長賴銘琪、商務組祕書陳愛蘭日前組團參加佛蒙特州年度工商展,會晤當地政要,並與三十多名當地僑胞餐敘
陳愛蘭表示,佛蒙特州工商展是新英格蘭北部最大的商展,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每年都派員參展,今年更由楊國棟處長親自率隊,到佛蒙特州伯靈頓市喜來登酒店參展,以壯聲勢。他們在為期兩天的展覽中,接待了親自到該處攤位拜訪的佛蒙特州州長James Douglas,副州長Brian Dubie,以及經濟及社區發展廳廳長Kevin Dorn等貴賓,也以精美文宣品向近百名到該處攤位參觀者介紹台灣,解說該處可提供的協助、服務。
楊國棟當天還特地邀宴當地僑胞,代表政府問好之餘,也簡單介紹經文處的功能為促進與加強台灣與轄區內各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雙邊關係。他指出,台灣和佛蒙特州的經貿關係尤為密切,不但台灣是佛蒙特州僅次於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出口國,佛蒙特州也是紐英崙各州中,唯一在台灣設有商務辦事處的州。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和佛蒙特州的州長、參眾院議長等都往來密切,今年一月六日佛蒙特州州長舉行就職典禮時,台北經文處還是唯一受邀的外國政府機構。
當天和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會晤的僑胞包括邱政夫、尹集凱、林明義、黃三英、張舜華、王雅夏、李瑞莒、李省三、邱玄珠、李安韻等共三十餘人。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美夢成真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十日傍晚在該中心位於灰(Ash)街三十八號新址舉辦酒會,向上千名協助該中心籌得二百五十萬元的機構、個人表達謝意。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梅大衛打趣道,現在他的頭比帽子大了,因為他們的夢想竟然實現了,在期限內籌到了所須的二百五十萬元,並將從本週起,陸續把該中心分散六地辦理的服務,集中回到這有五層樓高,佔地二萬餘呎的新總部內。他強調,社區熱心人士的出錢、出力支持,相信該中心確切在為社區服務,是他們能夠達到目標的最大原因,相信社區人士將繼續支持他們,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變成真正的社區中心。
該中心籌款主席瑪格麗特鄧(Margaret Dunn)則指出,中心同事們自動自發的掏腰胞捐款,最教人感動,而中心籌款主任陳小慧的堅持毅力,也讓人驚嘆。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董事會主席黃元輝表示,短期內該中心將集中精力,完善新大樓的內部設施,接著將著手擴大服務,務求所提供服務能跟得上時代潮流的需要,例入加開電腦班等服務。
當天波士頓華埠中心特地安排了參觀活動,由中心職員帶出席者參觀大樓辦公室、屋頂庭院及遊樂場,以及托兒中心、青少年中心、多元服務教室、電腦中心、供社區使用的社區中心等場地。除了大理石地面光亮可人外,大樓內甚至還闢有職員健身房,讓許多參觀者豔羨不已。
帶領出席者參觀的員工還特地說明,波士頓華埠中心新大樓是登記在案的綠化大樓,在內部設計上,把節省能源及綠化環境等因素都考慮進去了。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員工表示,該中心目前為社區提供七項服務,包括愛群托兒所的托兒服務、成人教育、華埠夏季活動、家庭托兒服務、屋街青少年中心、紅屋課後學校以及文娛活動等。 由於波士頓華埠中心和波士頓市政府有管理昆士小學游泳池的合約,該中心將保留設於昆士小學內的辦公室,行政主任梅大衛也將留在該處辦公。

星期一, 6月 13, 2005

藝文小集西洋劍示範會

目前在艾克頓中文學校教擊劍的張通善及邢健,日前應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轄下的藝文小集邀請,在文協會址舉辦了一場西洋劍講談、示範會。
出席的廿多人,都在電影中看過西洋劍比鬥,但不少人還是第一次看真人真劍,披盔戴「甲」上場,更好玩的起哄,要兩名示範者來一場即席比鬥。
張通善在會上簡單的說明自己從小就喜歡劍,來到美國後,發現有地方可以學劍,毫不猶豫的就報名上課了。只是後來就業、成婚,數度中輟。在子女稍長後,才藉著帶子女練劍,一舉兩得的也安慰自己與劍久違了的心情。
他也透露,本來兩名兒子比較喜歡足球,但體型都不夠雄偉,雖然加入了球隊,卻老沒上場機會,改攻西洋劍後,不但有了表現機會,還從此頻頻得獎。
張通善的長子張必九,去年還在哈佛大學就讀時,更獲選為參加奧林匹克賽的美國代表隊員,成為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擊劍比賽的第一位亞裔選手。
張通善在會上拿出三把劍,說明西洋劍術共有三種劍,分別為原本為練習用的花劍(foil),騎馬時使用的佩劍(saber),以及決鬥用的重劍(epee)。由於三種劍的原本用途不一,因此比賽時的計分標準也不一樣,如花劍,擊中全身任何一個部份都算分,佩劍,卻只有在擊中要部以上的上半身才算分。而為了計分準確,比賽用的劍都配有電子燈,刺到某種力度,燈亮,才能得分。
邢健及張通善都表示,練西洋劍除了要動腦筋,想策略,手得靈活的睽隙而動之外,還有百分之七十要靠腳力,以適時的前後左右,快速挪移步法來攻敵致勝,是一種全身加腦的運動。
由於他們兩人對西洋劍的鍾愛,他們不但自己練劍,現在還在艾克頓中文學校教授西洋劍。邢健說,一把劍,一個頭盔,一幅防身「盔甲」,整套裝備不超過一百五十元就可以買得到。西洋劍在美國,就像高爾夫球一樣,是窮人一樣玩得起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