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日, 7月 31, 2016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第四屆年會精彩紛陳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主席陳映嘉(左三),王志傑(右一)與台大校長楊泮池(右四)、許照惠(右五)等嘉賓合影。(Yi-Chien Chang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綜合報導)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 7 月 16 、17兩日在哈佛大學舉辦第四屆年會,約350人分別從台灣,美國各地趕來參加,再度彰顯來自台灣華人在生物科技界也有不容小覷的規模與力量。
許惠照。(Jing-Sheng Li攝)
BTBA今年的年會,邀有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OPKO Health 共同創辦人副董事長許照惠做主講嘉賓。
楊泮池不但是台大校長,還是台灣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劃的總主持人,肩負推動與完善台灣生技研發環境與體制,促進生物醫藥技術做商業化轉移的重任。他在演講中闡述台灣在推動生物科技發展上的努力,不但已在台灣的新竹,中部,南部都設有生化科技園區,生物科技孵化中心,還和美國的史坦福大學等著名院校合作,在谷設立研發機構。
許照惠則是來自台灣的生物醫藥界名人,有生技天后之稱,2012年曾表示將來要在台灣投資100億元,目前已在台灣投資了3家公司。2006年時,她創辦的IVAX在以接近100億美元價格被以色列的Teva併購,使Teva成為全球最大學名藥廠之餘,她的個人身價也瞬間漲至150億元。她在講談中分享自己當年的創業經驗,也鼓勵座中年輕學子別怕起點低,要儘量擴展知識層面,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創造出財富。
Jing-Sheng Li 攝
BTBA在二日會期中,除了安排多名學者專家,在美國業界,學術界,投資者,台灣學術界,台灣業界,藥物研發就業機會等不同主題的座談中分享經驗之外,還首次推出“生醫創新觀摩賽”,篩選出九組團隊展示各自的科技概念及品,由來自台灣,美國,新加坡等的專家現場點評。這九組團隊還分享了他們的創業經驗,以及一路走來都遭遇了什麼挑戰。
大會還週到的為即將畢業學子,安排了履歷表工作坊,學術工作坊等實務技巧講座,邀請專家,學者介紹學術研究的經費系統,科學文章的寫作,以及面試,學術演講的準備,教職申請的技巧等?業界講座就請來已在生技業工作的人,分享在醫藥研發業中,都有哪些不同性質職位,將來的職業發展機會等。

台大校長楊泮池。(Yi-Chien Chang攝)
            兩名大會主席,陳映嘉和王志傑表示,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希望藉由研討會為留學生、博士後研究員以及生醫業界人士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同時促進台灣與美國生技領域交流合作的機會。今年參加會議的人數比往年更多,還有德州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TTBA)的朋友遠道而來,更是讓人高興。

            根據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後逾百頁的本屆年會會刊,該會今年做了不少事,包括在麻州註冊為501(c)(3)非牟利機構,擴大合作網,不但去年12月和台灣大學生物科技中心合作,舉辦了首屆生物科技迷你研討會,還和德州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TTBA),有不少成績聖地牙哥的SoCal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等組織連上線。目前已知TTBA預定11月12至13日在達拉斯舉行第二屆年會,聖地牙哥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預定2017年4月8、9兩日舉辦研討會。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也有人成立了英國生一屆台灣人學術社群。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成員和台大校長楊泮池合影,(Yi-Chien Chang攝)





談新南向 黃志芳:僑生及台商是最佳助力

談新南向 黃志芳:僑生及台商是最佳助力

【本報訊】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25日在僑務委員會介紹新南向政策架構,說明政府從人才、融資及商情提供等3個面向,支援台灣產業南向。其中在人才方面,黃志芳表示,僑委會長期投注的僑生培育與台商聯繫等工作,將是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助力。
僑務委員會25日舉行新南向政策架構說明會,由委員長吳新興主持,副委員長田秋堇、主任秘書張良民及各處處長、科長以上同仁都到場了解新南向政策詳情。黃志芳表示,自2013年開始,東協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FDI)總金額已超過中國大陸,加上人口結構年輕的紅利,讓世界工廠轉移到東協,顯示全球各國早已積極展開投資布局。
黃志芳強調,新南向政策不是要取代西進,而是要把餅做大。這是以人為核心的經濟戰略,政府要從培養企業人才、便利融資管道及提供完整商情資訊等3個面向,支援台灣產業南進,同時開拓台灣與東協、南亞連結的內需市場,並吸引人潮來台觀光及資金的投注。
黃志芳提到,人才培育及聯結台商是僑委會一直致力的主要業務。僑生政策可說是政府最有投資績效的政策,熟悉東協語言、文化及商業模式的僑生將是台商南進的助力。另外,目前也規劃參照僑委會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模式,與國內大學、技職院校合作,短期培訓東協與南亞的技職人才,接軌台商的技術人力的需求。黃志芳主任也表示,將借鏡布局東南亞多年的台商經驗,做為政府南向的重要參考。
張良民主秘隨後簡報新南向僑務推動策略,表示應從「僑教扎根發展」、「培育僑生倍增」、「深耕台商布局」及「友我網路經營」4個方向進行。張主秘表示,僑委會長期深耕東南亞及南亞僑社,已有282個僑團、1627所僑校、64個台商會及5萬多位留台僑生的綿密人際網絡。透過基礎穩固的華文教育建立文化傳承,並開拓僑生生源,進一步建立友台夥伴及提供台商所需人才,友台網絡的經營更有助台商投資布局,壯實的台商組織能強化台灣與當地國的關係,4個推動方向是相輔相成的加乘策略。

吳新興委員長總結表示,僑委會長久經營海外僑胞網絡,配合推動新南向政策,除繼續深化僑生培育與僑教扎根,同時將調整人力,加強東協及南亞的僑社聯繫服務,以僑務資源全力配合政府新南向之推動。(僑委會新聞稿)

星期六, 7月 30, 2016

台灣訂8月1日為原住民日 蔡英文總統將向原住民道歉

台灣行政院表示,蔡英文總統將於8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於當天下午舉行的「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中,說明原住民族政策的具體推動事項及預定完成的期程,以具體落實她對原住民族的承諾。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7月29日表示,原住民族委員會簽請明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已獲行政院同意。
原住民委員會網路專頁已刊載英文為何要向原住民道歉、原住民族日的由來與意義、八月一日總統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儀程直播等等相關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院:明定81日為原住民族日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今(29)日表示,原住民族委員會簽請行政院明定81日為「原住民族日」,行政院予以同意。
原民會表示,為彰顯原住民族的地位及權利,聯合國在19941223日將每一年的89日訂為世界原住民族日;加拿大定621日為原住民族日;芬蘭、挪威及瑞典等3國為26日;美國則有阿拉斯加州、猶他州、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將原本的哥倫布日(1012日或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改為原住民族日,國際間均有例可循。
原民會指出,國民大會於1994728日三讀通過憲法增修條文,其第9條第7項規定:「國家對於自由地區原住民之地位及政治參與,應予保障;對其教育文化、社會福利及經濟事業,應予扶助並促其發展。」增修條文於199481日經總統公布施行,回應原住民族10年來的訴求,正式將沿用40餘年之「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其後,並於1997年第四次修憲時,進一步將具有集體權屬性的「原住民族」入憲。
原民會強調,以原住民入憲之日作為原住民族日,有三個重要意涵:首先,「原住民族」是自我決定的名稱,是族群主體意識的建構,也象徵自尊的重建及社會正當地位的追求;其次,正名運動的歷程,原住民族所爭取的,不僅是「名稱」的自我決定權,也包括自治及土地等核心的固有權利。最後,原住民族日提醒我們,臺灣有其綿長久遠的歷史,至少六千年前,原住民族就已經在臺灣,並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文化,期盼國人都能尊重並分享優美的原住民族文化。(撰稿:廖秋雯,電話02-23410648


原住民族政策推動 全面展開      2016/07/29

為具體落實總統原住民族政策,行政院於2016729日核定「總統原住民族政策主張各部會分工」,該項分工係依據蔡英文總統於201581日原住民族日首次以總統參選人身分公布的原住民族政策五大目標及九大具體主張,提出共32項政策、80個工作事項,涉及總統府、行政院所屬23個部會與各地方政府,將全面性展開原住民族政策的推動。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總統在競選期間所提出的原住民族政策,是經過非常嚴謹的討論,邀集了原住民族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地方政府原住民族事務相關的主管機關代表,經過好幾個月的研商,並徵詢了原住民族的耆老及部落的年輕一代,過程中參考國際間對於原住民族的保障、相關立法或是政策的發展,同時也參酌過去臺灣原住民族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經驗,以及現在我們所處的政經條件等,經過了非常審慎的思考,並邀請各部會一同協商,是希望透過各部會的專業,協調出最好的分工模式,以具體可行的方式落實總統的原住民族政策主張。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表示,本次會議所研商的各部會分工表,是原民會自今年520日以後,花了兩個月時間所做的規劃與彙整。總統將於8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並於當天下午舉行的「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中,說明原住民族政策的具體推動事項、各部會分工及預定完成的期程,以具體落實總統對原住民族的承諾。

為表達對原住民族的重視,原住民族政策主張是總統參選時第一個提出的政策主張,而本次的會議,也是總統就任以後,第一次由政務委員召開跨部會協商的分工會議,未來將持續整合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的力量,落實政策,以達成總統對原住民族的承諾(撰稿:康紀漢,電話:02-2341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