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8月 22, 2014

玉山科協邀四十歲以下教授分享經驗

四名年紀不滿四十歲的華裔教授,日前在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MJNE)的“四十歲以下教授”講座中勸告後進,有心在學術界發展者,需兼顧並重語言文字溝通,研究論文發表,管理技巧應用。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MJNE)在康麗雪接任會長後,更加關注幫助年輕一輩學子打造未來,日前由黃佳苓聯繫,特地在波士頓學院舉辦“四十歲以下教授:打造一個成功並富有成果的學術生涯(Professor Under 40 ­ Building a successful and fruitful academic career)“會議,邀來四名背景,專業各異,但年紀都在四十以下的教授,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會議分上下兩場,由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惠特克心血管研究院(Whitaker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博士後吳佳璘,哈佛大學醫學院人口醫學助理教授杜勝偉主持,分別探討“成為教授的第一步”,“如何在學術生涯中進一步發展”。
四名教授分別為父母來自台灣,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麻省理工學電子工程電腦科學及合成生物中心(EECS/ Synthetic Biology Center  )院副教授盧冠達(Timothy Lu);從台灣清華大學畢業後來美留學,今年中才當上哈佛大學幹細胞及再生生物學助理教授的許雅捷;在台灣出生,十歲時移民澳洲,在澳洲唸到大學畢業後來美深造,已成為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正教授的劉世元;以及在甘肅蘭州長大,1997年從北京大學畢業,2008年升任哈佛大學統計系正教授的寇星昌。
盧冠達有MIT,哈佛大學兩校的電機工程,醫學及科技學位,不但得過美國國家衛生署(NIH)的創新者講,美國總統的科學家,工程師早期職業獎,也曾是麻省理工學院三十五名三十五歲以下新興科技獎的得獎人,目前不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合成生物中心領頭人,更是Sample6PhageX,以及Synlogic等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其中的Sample6產品已面市,將大幅度影響食品安全測試作業方式。
出席者的提問,範圍很廣,從如何接觸教授,剛申請到博士後,在那環境中該如何生存,怎麼才能升成正教授,研究經費怎麼來等等。
四名教授的回答包括,尋找未來方向,要聽自己的心聲,想要在學術這條路上發展,和自己的指導教授互動良好,時常請益,絕對有好處。要找教授寫介紹信或提問,電子郵件是很好的,不會打攪到人的方式,但想要自己發送的電子郵件受到收件人重視,就得花些工夫把郵件內容整理得簡潔扼要,電郵主題欄也能讓人一目了然。
許雅捷,劉世元,寇星昌還都強調了文字,語言溝通能力的重要。劉世元拿出當年他在發表論文前請指導老師過目,被改得通篇紅字的文稿做例子,指出要不是經過這樣的修改,他交出去的論文可能不會那麼容易被接受,他的學術生涯發展,恐怕就沒那麼順利了。
劉世元也有自己的實驗室,帶有一群研究生。他坦言,有實驗室,帶研究生,有如經營一家公司,學校也會期待教授自己從外界申請到研究經費。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的下一個活動已定為十月四日(週六)舉辦第23屆年會。波士頓台灣生物科技協會將於八月廿三日舉辦遠足郊遊活動。查詢詳情可上網,http://www.mj-ne.org,或https://zh-tw.facebook.com/btbatw/info

  
圖片說明:

工作人員與講者合照。前排左起協辦人陳映嘉博士、主辦人黃佳苓博士、新英格蘭玉山協會(MJNE)理事李湘盈博士、MJNE秘書楊千、林明惠博士。後排左起主持人暨MJNE理事杜勝偉博士、許雅捷教授、盧冠達教授、寇星昌教授、劉世元教授、MJNE副會長曾宓博士、主持人吳佳璘博士,以及張煜杰(前右一)(菊子攝)


            四名講者,右起,劉世元,寇星昌,盧冠達,許雅捷回答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