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12月 13, 2012

張斯麗(Amy Kwei)出新書:咱家的姨太太


為傳宗接代,正室送妾給丈夫做生日禮物。作家張斯麗的「咱家的姨太太(A Concubine for the Family)」這本小說,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基礎,展現中國早年社會、文化中的一面,幫助英語社會認識中國的「面子」哲學,以及中國近代戰亂對人民的影響。
      上海出生,香港長大,來美已五十年,在麻州劍橋市也住了十年的張斯麗(Amy Kwei),廿五年前就開始寫書,曾兩度獲得Poughkeepsie 期刊的釘故事獎(Talespinner)。包括2009年出版的「黃家詭計(Intrigue in the House of Wong)」在內,早期她的書以兒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咱家的姨太太」還是她以成人為讀者對象所寫的第一本小說。
      十二月十一日晚,張斯麗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和讀者晤談。她指出,這本已於今年(2012)八月出版的新書,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藉1937年到1941年間在中國發生的戰亂,帶出大時代中人們輾轉遷徙,家庭分散,生活不由自主的無奈,也藉租界裏的故事,呈現「洋鬼子」造成的中西文化衝突與激發的火花,藉史實呈現那個軍閥割據,群雄並爭,國民黨與共產黨間你來我往的勾心鬥角那大時代。
      張斯麗在講談中提及,雖然鴉片是英國帶進中國的,但日本挾著席捲中國的野心,曾在中的土地上,大肆種植鴉片,荼毒了更多中國人民。她這本書,兼顧了家、國命運。
      她透露,她的家族從上海遷往香港時,以為戰亂過去後,就可以回家,幾乎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沒帶,那曉得暫時變成永久,祖母變成家長,全家人都得重新調適,團結,因應全新環境的故事。
      張斯麗在書談會後透露,在真實生活中,她那有著一雙金蓮小腳的祖母,深受戰亂打擊,但寫小說的好處,就是作者能自由發揮想像力,可在書中把祖母變成一名勇氣十足,從容面對生活動盪挑戰的女英雄。
      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有Vassar學院碩士學位,曾在Bennett 學院及Dutchess社區學院任教的張斯麗說,朋友們聽到她祖母買妾送祖父做生日禮物的故事,都覺得不可思議,早就慫恿她寫。經過這些年搜集資料,校對相關史實日期後,才終於寫成這本長396頁的小說。該書封面背頁中,有幾張中國婦女穿著早年服飾的照片,還是她丈夫桂徵麟提供的家族照片。
      今年九月,張斯麗曾應耶魯中國協會之邀,做爐邊講談,波士頓第七號頻到的亞洲焦點主持人Mary Sit也採訪了她,預定2013年三月播出。
            由於「「咱家的姨太太」一書,呈現了許多西方人感到迷人,或從未聽聞的中國舊社會生活情景,包括鴉片煙館、養蠶、綁小腳等,又帶出了戰亂的大時代動盪。張斯麗在朋友們的催促下,已開始著手撰寫「咱家有個姨太太」一書的續集「紅月亮(Red Moon)」。該書的摘要,也已發表於Aspen作者基金會的Skollie雜誌上。
            查詢張斯麗的相關作品,可上她的個人網站 www.amykwei.com


圖片說明:

            張斯麗(Amy Kwei)(左起)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舉辦的書談會,有朱翠蓮、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等人出席。(菊子攝)

            張斯麗講談新書「咱家的姨太太」。(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