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4月 04, 2011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訪MIT談中國自主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四月一日為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論壇(MIT China Forum)講談「中國自主創新與科學發展」,慶祝麻省理工學院建校150週年。
      這場講座由麻省理工學院新任上的副校長W. Eric L. Grimson主持。擔任麻省理工學院2007年所設立大中國計劃負責人的舒維都教授也全程在座。
      周濟在講談中指出,以現狀看未來發展,中國迫切的需要改變。以人民為優先的科學發展觀,將成為中國發展指導原則。中國最近公佈的科技、人才,經濟改革等三項國家中長期發展綱領,已研擬了方向。
      周濟當天的講談內容有三大部份,包括中國正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速經濟發展的轉型,藉由科技創新來推廣科學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並攜手推廣和諧發展。
      他說中國在2010年內,有十大科技進步表現,包括嫦娥二號成功探月,天河一號成為全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人工深海潛水艇打破3700米的記錄,北京─上海高速鐵路建成,稻米基因育種技術有創新進步、揭露了致癌蛋白的新行動機制、實驗快速反應爐的第一個閾值,在1600米的空間內成功做到隱形傳輸(teleportation),出版巨大熊貓基因序列組,工業化煤到烯烴技術等。
      其中高鐵的全國營運總哩數,已達7531公里,穩定行駛速度也達到每小時350公里。湖北武漢一帶,已發展出可抵達北京、重慶、上海、廣州等地的四小時經濟圈。
      但是這些科學進步,也讓中國面對許多問題與挑戰,包括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發展中的低技術組成份量多,高科技領域的科技不足,高度仰賴進口科技等。
      由於尤其是電腦輔助的設計,數目控制等許多極有價值的科技,都是先由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創造出來的,中國將在這一領域上探討更多的與麻省理工學院等校合作機會。
      中國將側重發展七大新興工業,包括能源保存及環境保護,新一代的資訊科技,生物工程,高端設備生產,新能源資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這部份的附加價值到2015年時,應達到8%,到2020年時15%
      周濟認為,中國已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但卻還遠非工業大國。
      在能源方面,中國已使用了220種零排放的先進科技來縮減能源耗用,回收多餘熱能、壓力、瓦斯及固體廢物,但仍有許多有科技還在努力研發中。
      周濟也指出,胡錦濤主席今年一月訪美時,中美兩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包括節能建築(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清潔煤及電動汽車等,為中美兩國未來的科技合作,展開新紀元,也為建設和諧世界,創造雙贏關係奠基礎。
      曾任教育部長,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湖北武漢市長的周濟表示,過去33年來,中國共有一百八十萬人出國留學,其中僅只2010年就有廿八萬人,為中國帶回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對其他國家文化的瞭解,幫助中國改革、開放。未來,中國將繼續向世界上的文明學習,加強和世界的溝通與合作。
      他說,過去62年來,中國人歷經艱辛,也以中國人的特色創造出社會主義道路,並在改革開放33年來,幾乎每年的經濟成長都高達10%,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文盲比率從1949年的80%,降到2009年的3.58%,就讀初中以上人口比率,也從1949年的6%,增加到2009年的98.5%。九年國民教育是獲得這結果的重要原因。
      他說,中國目前的基本狀況是有十三億人,整體經濟已成世界第二大國,超過了日本,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卻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百左右,僅及世界平均數的二分之一,也僅及美國的約十分之一。
      他說,溫家寶總理所總結中國面對的兩大問題,一為越來越多的資源和環境的制約阻礙經濟增長,一為投資及消費的不平衡。包括收入差距太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工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持續衰弱、城鄉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等。傳統的發展方式,已不足以支撐未來,迫切的需要改變,自主創新及科學發展將是帶動這些改變的源頭。

圖片說明:

     麻省理工學院新任上的副校長W. Eric L. Grimson()、麻省理工學院大中國計劃負責人舒維都()邀請去年六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長的周濟到校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