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23, 2011

楊念祖:兩岸軍事對話卡在名稱與信任上

         來自台灣的國防部長楊念祖昨(廿二)日在哈佛大學台灣研究計劃邀談的講座中指出,海峽兩岸軍事對話卡在名稱與信任上;中國的軍事擴張威脅了亞太地區安全,台灣內部在中國問題上沒有共識,兩岸的長期和平共存,有著如何對等與互相尊重問題。
      楊念祖是輔仁大學社會系畢業的中山大學教授,曾擔任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美國國防政策、台海關係廿多年,2009年9月16日被馬英九總統從中山大學借調出來,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主管軍政事務。
      他昨日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蔡氏禮堂中講談「台灣的國防政策」,並以幻燈片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力擴張,對亞太地區、台灣、世界的安全,都是威脅。
      楊念祖以幻燈片指出,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年度報告,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從只能做大規模消耗戰,轉型成為能和高科技對手做短時間的高強度對抗,發展出了反接近、區域封鎖的破壞性軍事科技,能做核子、太空及網絡戰,還發展出遏制台灣追求法律上獨立的能力,同時試圖在一旦有衝突時,延遲或否定台灣可能得到的任何支持。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力建造目標,2007年時是為台灣行動做準備,2010年是建造聯手攻擊能力,2020年是要奪取台灣,並控制第一島鍊(first island chain)2050年是攫取西太平洋海域的海運優勢(dominance)
      楊念祖質疑中國軍力擴張,包括太空活動上的發射了將近三十枚衛星,可做廿四小時監控,是能穩定還是威脅世界,是為自衛,還是要獲取區域優勢。
      他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亞太地區的威脅,主導並影響了區域安全合作機制,有著發展全球軍力的企圖,影響了區域軍力平衡,具備了在大型策略利益上的競爭能力,還型成了美國和中國的合作競爭關係。
      在政治上,海峽兩岸的關係目前和緩,但中國並沒有撤除對著台灣的軍事部署,中國也從來沒有宣佈放棄對台用武。
      台灣面對的安全挑戰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沒有減緩對台的軍事準備,解決台灣問題仍是中國的主要策略任務之一,仍然有口頭上的威脅及軍事上的準備,抗議美國軍售給台灣,對台軍事戰略轉硬。
      他的中期總結是,中國擴展了國際影響力及軍力,策略轉向爭取統一,使用武力仍是選擇,統戰手段更靈活、嫻熟,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協從來沒有消失過。
      國防部的任務有三項,保衛台灣、抵擋敵人威脅,打敗敵人的攻擊。國防政策是在台灣海峽一帶防止戰爭,保護台灣的民主自由,促進亞太地區的長期和平及穩定。至於台美軍事交換及合作的前景,是要有建設性的接觸,鞏固夥伴關係,具體的安全承諾。
      在回答哈佛台灣研究計劃主持人,史密斯學院政治學教授戈迪溫(Steven M. Goldstein)的提問時,楊念祖坦言,台灣是個民主國家,政府運作必須透明,許多行動必須獲得民意代表的批准,以致行動有更多限制。
      提及兩岸軍事和談的可能,在擔任學者期間,曾經每年訪問中國大陸,也參訪過人民解放軍的楊念祖慨嘆,很難談。第一道關卡在稱呼。台灣稱對方為人民解放軍沒問題,但人民解放軍卻在稱呼台灣時,遇上國軍、國民革命軍,台灣沒這說法的狀況。其次是信心與信任的問題,兩岸要能互信,還得繼續不斷努力。
      在回答哈佛台灣研究計劃成員,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系傅士卓提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羅援曾提出「和平分立(peaceful separation)」這說法,楊念祖怎麼看時,楊念祖表示,他不確定羅援指的是什麼,但他認為台灣和中國大陸,目前已是處於和平分立狀態,關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中國從來沒有正式回應過,應會是個得持續討論的話題。


圖片說明:

      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表示,此行應哈佛台灣研究計劃之邀講談,是以個人身份發言,不代表軍方觀點。(菊子攝)

      國防部整合評估室副主任田在勤(右起)、傅士卓、戈迪溫、楊念祖、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柏鴻輝等人在演講後合影。(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