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2月 18, 2010

MIT中國論壇:中國經濟未來以市場為依歸

 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論壇(China Forum)」十五日傍晚舉辦了一場「中國的經濟,接著呢?(China's Economy: What's Next)」講座。在講者分陳的意見中,主要共同點是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看好,挑戰仍多,市場經濟是別無選擇的未來走向。
            麻省理工學院這「中國論壇(China Forum)」,由該校副教務長(Provost)胡利 (Philip Khoury)做介紹,該校史隆(Sloan)管理學院中國經濟及商務國際項目(International Program Professor in Chinese Economy and Business)教授黃亞生主持。
            當天應邀講談者包括著名的勞工經濟專家,哈佛大學經濟教授弗里曼(Richard B. Freeman),以及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暨政治經濟教授傅軍,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UBS投資銀行的亞洲副主席李山等人
            「中國論壇(China Forum)」在網站上指出,儘管中國深陷於低成長、高失業率的大環境中,但2008年起經濟飆漲到新高,今年八月,更正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情況,讓人好奇,有通貨膨脹壓力,境內存在不穩定,不平靜跡象,地產市場還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泡沫的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步可能境況會如何。
            當天首先發言的是傅軍,他認為,200多年前,中國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各佔全世界三分之一。今日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人口約佔全世界五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只佔全世界的10%15%。可見十三億人口這常數,乘上科技進步等變數後,中國經濟的未來成長前景,顯然看好。只是美國這世界最大消費國,礙於經濟衰退,人們縮減開支,中國因此面對經濟成長得靠拉抬內需的挑戰,十二五計劃的政策訂定,就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祁斌談的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改革。他坦言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美國華爾街相比,還處於非常原始階段,但十年前,不只沒人想到中國會成立股票市場,更沒想到深圳、上海股市,竟能有八、九倍的成長率。如今連國際資金也爭相流入,中國在處理資本市場上面對的一大關鍵問題,將是如何分配資源。
            祁斌也談到,中國的經濟現在是被人放在聚光燈下來看。一來是經濟每年成長8.7%左右,高佔全世界成長中的60%,二來是境內人均收入卻只有4,000元,和阿爾巴尼亞(Albania)、厄爾薩爾瓦多(El Salvado)等國家差不多,企業又面對著競爭激烈及可持續性等問題,例入富士康發生跳樓事件,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轉型壓力等。
            弗里曼認為中國的勞工市場和機構改革都很重要。他說中國面對著社會穩定問題,很多人擔心,貧富不均的差距太大,勞工市場面對每年得吸納七百萬名大學畢業生的壓力,有錢、有勢政黨的影響力比一般人大太多,難以制衡等情況,會引發社會暴亂。
            弗里曼指出,中國2008年制定的勞工法,就是因應這些情況的改革之一。這偏向保護勞工的勞工法實施後,整個勞工市場大環境起了變化,各省市的最低薪資大幅度提升,民工獲得合約保障,工會可集體議價。其他的政策改革包括還訂定國家社會安全金、退休金等制度。仲裁委員會接受的勞工爭議個案數也不斷上升。
            李山在會後表示,他當天是以麻省理工學院校友身份回校和學弟妹交流,要求媒體勿發表其談話內容。
            本身是歷史系教授的MIT由該校副教務長(Provost)胡利 (Philip Khoury)表示,該校辦「中國論壇」的主要目的,是給校內師生及各界進一步瞭解中國各方面概況的管道。

圖片說明:

            黃亞生教授(右起)和祁斌、傅軍聆聽會場聽眾的提問。(菊子攝)

            黃亞生教授()為了讓聽眾從不同角度瞭解中國經濟,特地從哈佛大學把勞工經濟專家弗里曼(Richard B. Freeman)教授邀來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