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6月 26, 2010

包鍵、胡建兵的管子與笙和觀眾近距離接觸

中國俗語有謂「說得比唱得好聽」,劍橋沙龍日前舉辦的「中國民樂的創作和演繹」,卻讓部份出席者感到「奏得比說得好聽」,為能聽到胡建兵、包鍵即席演奏一曲「高山流水」而覺不虛此行。
劍橋沙龍這場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大禮堂舉行的「中國民樂的創作和演繹」討論,由詩書禮樂均有造詣的歷史學者陸惠風主持。
同樣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由美國職業音樂家基金會委約 , 2004在巴黎首演過, 管子笙與古箏「戲鬼」,近年擅長笙即興獨奏的胡建兵,以及1995年榮獲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國際大賽管子組第一名,2009年8月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邀請舉行過專場音樂會,被譽為中國管子音樂開路先鋒的包鍵做對應討論。
陸惠風在開場中提及,中國音樂在唐宋年代都有嚴格音律與奏法,諸如錄製了「二胡映月」等曲的無錫道教出名樂師阿炳,這樣的中國民間音樂家,對中國民間音樂的影響與意義何在。為什麼後來的中國民間音樂,每一次的演奏都變成了再創作,無論奏與聽都是一種新經驗。
近年喜歡即興演奏,當年在校學過作曲的胡建兵則感嘆,近代的中國民間音樂,既有為政治服務的困擾,也有把作曲和演奏劃分為二的錯誤訓練。以致於許多優秀演奏家,怕人笑自己不專業,不敢擅自踏入作曲行列,都沒有自己的作品。但他認為,最好的作曲家,應該本身就也是演奏家,對樂器及音律的體會與演練,才能達到人神合一的境界。
胡建兵還進一步的演繹指出,民間音樂離不開民間生活。來美七年之後,他覺得像他們這樣的民間音樂家,其實應該要經常和民眾接觸,進社區在一般人身邊演奏,才能衍生出強壯的生命力,到音樂廳堂去演奏,反而會失去自己的特色。至於用民間音樂來譜洋曲,更是有點嘲諷味道了。
胡建兵和包鍵都認為,民間音樂的特色之一,就在於口傳心授,是要心領神會,才能表達出有特色的地道韻味。
至於樂器的改革,有利有弊,不同材質做成的同一樂器,會有不同的聲音靈敏度,演奏者必須懂得拿捏。
在演奏的意境上,陸惠風以佛家金剛經的「不住心而佈施」來引申,自我催眠的放鬆,也是一種境界。胡建兵也提出,似乎中國民間音樂的傳承,和廟宇、宗教都脫離不了關係。中國有如阿炳那樣的民間樂師,其實很多,只是阿炳的樂曲,剛好被人錄製、流傳了下來。

圖片說明:

包鍵(左)、胡建兵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演奏「高山流水」。(菊子攝)

包鍵(右)、胡建兵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講談。胡建兵面前放的是改良過的笙,有較多簧片。(菊子攝)

包鍵的演奏姿勢。(菊子攝)

胡建兵的演奏姿勢。(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