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5月 25, 2009

兩岸僑團交流與竹升文化認同 任弘:無標準模式可循

怎樣協助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裔子女,保持住中華文化傳統?台灣僑團和中國大陸僑團該如何交流?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訪問波士頓期間,遇到兩個「棘手」問題。他的答案都是,「沒有標準模式可循」。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團長張昆廿三日在僑務榮譽職人員座談會中表示,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中文能力常隨著年紀的成長而衰退,不知道僑委會有何方法既順應這些孩子在美國成長,學習、接觸的是美國文化的事實,又能促使他們願意保持住中華傳統文化。
任弘坦言,在鼓勵華裔子女努力融入主流社會之際,又要他們保持住對僑胞原移出國家的認同,這兩者的確存在著衝突。他認為這將是個人選擇的身份認同問題,華僑父母自己怎麼看,最重要。
他以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的羌族研究為例指出,人類都有自保的本能。聚居地夾在漢藏兩族之間的羌族,在漢族勢力強大時就自稱漢人,在藏族保護他們時,就自稱藏人,在漢藏兩族相鬥,沒時間理他們時,就說自己是羌人。在美國出生及成長的華裔子女,出生時已是美國人,又面對著美國的強勢文化,要他們認同中華文化,是有一定的困難。也有教授級人士認為,僑委會的推廣僑教,把華裔子女教得不中不西,不見得是好事。
任弘表示,僑委會的在海外推廣中文教育,其實是順應身為父母華僑移民的認同中華文化需求。
至於台灣僑團和大陸僑團該如何交流?任弘不否認,兩岸政府早年把僑胞、僑教當作是政治競爭場合,彼此的僑團互不往來,甚至敵視。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兩岸關係也解凍了,彼此的僑團該怎麼交流,成了很大挑戰,僑委會也不斷的在討論。
任弘表示,第一步該是互相尊重彼此的政治立場,交往時儘量不要碰政治,停止在掛旗之類事務上的競爭及對立。

圖片說明:

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右起)談起兩岸,藍綠,都倡議從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做起,來找出相處之道。旁為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簡許邦、僑務委員張啟典、前任僑務委員王本仁。(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