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7月 13, 2007

月光下,我記得 林正盛藉電影反映人生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台灣導演林正盛十二日晚在哈佛電影檔案館回答提問時表白,他的電影是要反映人生,促使人們面對現實,希望觀眾在電影中看到生命,而不只是一個故事,或是得到些樂趣。當他話語一歇,全場觀眾立刻報以熱烈掌聲。

哈佛電影檔案館這次選映的四部林正盛電影,「春花夢露」探討家庭關係,「美麗在唱歌」談同性戀,「放浪」演不倫的姐弟戀,2005年拍成,從李昂小說改編的「月光下,我記得」則上演了一幕母親和女兒的男友發生關係的情節。

就如台灣一些影評曾指出的,這些電影,描述的大都是較為禁忌的戀愛,試圖展現隱藏在正常社會中的各種禁忌慾望。而且他也和台灣新導演派的侯孝賢、蔡明亮等人一樣,喜歡用長鏡頭。

十二日晚一名提問觀眾就表示,她四部電影都看了,但看後覺得節奏實在慢得讓人受不了(顯然這名觀眾沒看過台灣侯、蔡兩人的電影),部份片段還讓人感覺「低級」。

一名男觀眾則表示已很久沒看過台灣電影,感謝林導演及相關單位的把這些電影帶來大波士頓。他也評論林正盛的「月」片沉悶,但是細膩,尤其是片中男主角展現的新生代氣息。但他覺得片中觸及許多政治性議題,包括片中未出鏡的父親被關在綠島,片中的男主角是跟隨父親從大陸遷台,與母親及其他兄弟姊妹從此咫尺天涯等。片中角色又有台語、普通話無法溝通,只能靠筆傳意的情景等。他也覺得片中母親是完全的控制型角色,做出的事有點讓人無法接受。

波士頓著名文人陸惠風則問林正盛,片中女兒在稱呼母親時,用日語「卡桑」,是小說原著如此寫,還是導演自己的選擇。

林正盛在面對這些提問或評語時表示,子女以日語稱呼父母,是他小時候的親身經歷。小說原著並沒這樣寫,但他認為這可表現出台灣是個曾受日本統治、教育地方的特殊背景。進而藉片中男主角是隨父親從大陸赴台的小孩,對比出台灣特有,延伸到今日,引發許多政治問題的文化現象。

林正盛也認圍,他在「月」片楊貴媚演的母親角色中,看到了一名離婚廿年,獨力扶養孩子長大女人的壓抑,她的行為可能不道德,但卻很有勇氣。

他坦言電影中的有些情節,來自他的生活經驗,電影中的亂倫,其實都是隱藏在暗處的現實人生。他小時候就聽說過,鄰居家境貧窮,姊弟同睡一張床,讓正處青春期的姊姊,動手在自己弟弟身上探索,以滿足她對異性身體的好奇。他說這些都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他只是藉著電影,促使人們面對生活,從中找出生命的美好。

至於節奏慢,鏡頭長,是為了讓觀眾看到生命,而不只是欣賞故事,找樂趣。

林正盛笑說,西班牙有一位名導演曾說過,拍戲重要的是片中角色,拍片技術可能粗糙,但影片感動人,就是好片。否則技術再好,觀眾不感動,還是爛片。

十二日晚的與導演晤談,由愛默生學院電影系教授王淑真任現場傳譯。哈佛電影檔案館主任Haden Guest透露,該館考慮和哈佛東亞文明系教授周成蔭合作,放映更多中國電影。

當晚出席放映會的羅德島國際電影節製作主任Adam Short表示,八月七日至十二日,將有二部來自中國大陸的電影,在該電影節的主要影展中做全球首映,分別是孫小魯(譯音,Sun Xiaoru)「雨及魔術的傳奇(Tales of Rain and Magic)」,以及胡哲(譯音,Hu Ze)的「果園(The Orchard)」。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夫婦(左起)、哈佛電影檔案館主任Haden Guest,導演林正盛,演員林佳宇,經文處新聞組組長王麗珠,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會長張鳳等人在映演會開幕前,在招待酒會中和出席者見面。(菊子攝)

愛默生大學電影教授王淑真()、和哈佛大學教電影的周成蔭教授()十二日晚都應邀出席林正盛電影展。(菊子攝)

沒有留言: